艺术品市场实现倍增目标无悬念
2012/4/10 21:51:34
近几年,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迅速,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领域。据了解,2010年,我国有实行经纪代理制度的画廊1512家,艺术品拍卖企业300余家,经营性艺术品网站205家,有一定规模的艺术聚集区76个,市场交易总额达1694亿元。2011年,艺术品产业依旧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市场交易总额再创新高。
日前,文化部正式发布《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以下简称《倍增计划》),为正在迅猛发展的艺术品产业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举措。《倍增计划》提出,到2015年,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2000亿元,形成2至3家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产业集聚区,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艺术品重要交易中心。主要举措有:鼓励原创艺术创作,推动画廊业发展,鼓励各地结合自身资源建立艺术产业集聚区;鼓励建立新媒体艺术中心和视觉实验室,鼓励原创新媒体艺术发展;打造诚信度高、交易便捷、品种丰富的艺术品电子商务平台;扶持两个国际化、品牌化、高品位的艺术品产业博览会。
2000亿元目标实现在望
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司《2010年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统计,我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2007年为1561亿元,2010年,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到2011年,我国已超越美国跃居全球第一大艺术品交易市场,包括艺术衍生品、艺术授权等在内的艺术品交易额已实现2000亿元。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在艺术品方面,《倍增计划》的数据统计口径明显偏窄,另外艺术品市场存在经营行为不规范、市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在整个统计过程,数据的采用都留有一定余地。另有参与制定计划的人士介绍,《倍增计划》强调的是纯艺术品的市场规模,并将艺术衍生品、艺术授权、艺术复制品等市场交易金额排除在外。因此,2000亿元的目标制定是有数据依据的,实现起来有现实支撑。
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制定《倍增计划》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要将文化部门管理的以及文化部门职能相关的、属于产业范畴的内容界定清楚,把机制问题理顺,使文化产业各项工作有明确的指向,以便更好地履行文化部作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虽然发布的数据并不完全精准,但是对做产业发展的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倍增计划》是用一个量化指标给行业一个引导趋势。2000亿元目标的制定是针对行业现在的局面和未来发展趋势而言的。产业倍增目标从数据统计来说实现起来不是问题,或者说一定程度上,艺术品产业制定的2000亿元的市场交易额已经实现。”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认为,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有历史、现实、理论上的依据。历史地看,我们的文化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水平也很低。长期以来,无论是运营管理水平还是内容制作水平,都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这个量化的倍增目标实际上给了产业以新驱动,会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大跨步前进。
培育世界级艺术产业 集聚区尚有提升
《倍增计划》中提出到2015年,要形成2至3家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产业集聚区。虽然目前我国艺术集聚区有70余个,但业内人士指出,相比2000亿元市场交易总额的目标,这个目标更难实现。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升温,艺术产业集聚区这种世界性现象成为了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重要阵地。据了解,艺术集聚区是指文化艺术的相关从业者及相关行业机构,在某个特定的区域,自发或组织形成规模性丛集,并被认为或认定为具有专业化的地理识别度的地域空间。形象地说就是艺术家创作、居住,各类画廊、艺术展览展示机构和艺术服务机构相对集中的区域。
据统计,目前北京市各类艺术品产业集聚区就有63处,如798艺术区、北京22院街艺术区、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宋庄艺术集聚区、琉璃厂文化集聚区、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