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价格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2012/5/6 21:09:56
上个月,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出了2.786亿港元的天价,刷新了宋代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作为收藏的一大品类,瓷器无论藏家队伍、市场份额,还是市场关注度,都仅次于书画。从2010年秋拍开始,瓷器市场行情就异常火热,特别是最炙手可热的明清瓷器,最近两年不断有过亿元的纪录产生。天价古瓷频频出现,是市场炒作所致还是真的物有所值?“追古”应该追什么?如何在古瓷收藏中练就一双慧眼?这些都是藏家和看官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但是,由于古瓷价格高企,赝品泛滥,古瓷爱好者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一些藏家的目光开始转向当代瓷器。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的“三顾茅庐”以13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把中国当代艺术陶瓷拉进了“千万元时代”。不仅如此,随着近年来瓷器收藏市场的兴起,一些深藏闺中的国宝级古瓷的高仿品、精仿品,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藏家队伍。虽然目前业界对此褒贬不一,但毋庸置疑的是,瓷器的收藏空间正在进一步开启。
特邀嘉宾
张海文(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博士,中国陶瓷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第16届亚运会奖牌总设计师)
吴锦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总工艺美术师、中山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张春雷(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联谊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山大学兼职教授)
嘉宾主持
赵利平(收藏家、资深艺术评论人)
当代瓷器———材质的好坏是否重要?
赵利平:随着近年来瓷器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当代陶瓷也越来越受青睐。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的《三顾茅庐》以13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把中国现当代艺术陶瓷拉进“千万元时代”。2011年的拍卖市场,“青花大王”王步的作品《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四屏》以2350万元成交,刷新了景德镇近当代陶瓷的成交纪录,也为当代陶瓷的价格打开了想象空间。
吴锦华:“厚古薄今”的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近两年当代瓷器虽然也有高价成交的,但数量相对较少,而且价格不但跟古瓷没得比,跟当代中国画的价格也没得比。不少当代画家的作品能上千万元,而当代瓷器名家的作品,却很少有过百万元的。这是因为人们在观念上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工艺美术品的艺术价值。我认为现代陶瓷艺术品价位应该还有上升空间。
赵利平:最近两年当代瓷器的价格上涨得太快,有些名家作品一年价格能翻十几倍,我觉得更多的是炒家而非藏家推高了价格。就收藏而言,与其他工艺美术品相比,比如端砚,是比较讲究名师配好料的,但是现在我们欣赏一个当代瓷器的时候,由于瓷器的生产已经工业化,可能更多的是从画工、作者这两方面来评估其价值,材质的好坏似乎被忽略了,这与古瓷往往很注重釉色又有不同。
吴锦华:艺术陶瓷与端砚最大的区别是,后者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们的材质本身,而陶瓷大部分的价值在于它所含的艺术成分。所以判断一件瓷器的好坏,关键是看艺术家是谁,看这件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作品的唯一性。
张海文:但瓷器也在乎原材料的质地,价格也受原材料的影响。可以用于制作陶瓷的材料和技法很多,有陶、有瓷,有釉上彩、釉下彩等等,关键看你如何组合运用。陶瓷不同于玉雕、牙雕、端砚等工艺美术品,它将天然材料人工再造,风化的泥土必须经过各种工艺处理,才能呈现出一个新的面貌。而且一个窑炉有三个制度:温度制度、压力制度、气氛制度,每个窑炉都不一样,烧制出来的瓷器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所以不同材质的陶瓷,价值差别还是挺大的。
吴锦华:瓷器收藏,我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