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无官窑之说被颠覆
2013/10/29 21:44:39
在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中,一件明14、15世纪龙泉青釉带盖梅瓶以1383万港元的价格成交,是继香港佳士得2010年秋拍清雍正仿龙泉青釉暗灵芝纹五岳真形图三孔扁瓶之后,诞生的第二件价过千万的龙泉窑拍品,也是明龙泉窑拍品突破千万大关的代表之作。自明初龙泉官窑被发现以来,明龙泉窑拍场便佳报连连,这一处于价值洼地的瓷器品种,得到了收藏界的普遍关注。虽然相对于火爆非常的明清景德镇彩瓷市场,龙泉窑市场的表现仍相对逊色,但其价格的上升走势却显而易见,尤其是明初期的龙泉窑拍品,在高品质成交拍品中有着很高的流通率。
■收藏周刊记者陈福香实习生陈征
龙泉青瓷成为高古宋瓷潜力股
尽管龙泉窑青瓷堪称中国瓷器的顶尖代表之一,也曾有天价拍品成交,但其整体价格低廉,远不及景德镇明清彩瓷,同时在高古陶瓷窑系中,是价值相对较低的一类。2013年2月22日,日本东京中央拍卖株式会社举办迎春拍,上拍宋代至明代龙泉窑青瓷约25件,估价低廉,九成以上的拍品仅数万元人民币。2012年5月3日JADE株式会社(日本美协)在东京举办的春季拍卖中,特别推出“翠瓷礼谈——宋元明重要龙泉青瓷”专拍,收入北宋至明代龙泉青瓷16件,多数估价仅在数万元人民币,直径9厘米有小修的南宋官窑鬲式香炉最高估价为20万元人民币。2013年伦敦苏富比春拍上有一件宋代龙泉青釉贴鱼纹盘以22144英镑成交。2012年保利香港首拍上,宋代龙泉窑青釉鬲式炉以63.25万港元成交。此炉的造型是仿照青铜器鬲的形制炉呈鬲式,宽沿尖缘,三足,中腹部起棱线,并延至足跟,三足跟内各穿一孔,炉身自上而下的线条自然流畅,包裹住精心淘洗过的胎骨,以协调匀称的比例呈现出一种超然的形态美。通体满施肥厚的青釉,釉色为纯正之龙泉粉青之色,翠如碧泉,清澈恬静;釉面光洁而沉稳。足尖无釉,可见坚实的胎土,又因流传久远,足底露胎已然如包浆般滑润。
作为宋瓷精品的龙泉窑,它的市场尚属于起步阶段。老窑的瓷器主要是出土的,很多不能上拍。在已经拍出的宋代龙泉青瓷中,总体来说其市场行情是上升的,建议藏家和投资者可把目光转向高古宋瓷,而宋瓷中的潜力股,首选龙泉青瓷。
明初是其最为亮丽辉煌的时期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虽初步认定明初龙泉窑官窑遗址的存在,但龙泉窑自明代中叶的衰落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只是明龙泉窑并非毫无建树地走在下坡路上,它也经历过几许沉浮,明初则是它最为亮丽辉煌的时期。
《明代会典·陶器》指出:“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处”即处州龙泉窑。明初龙泉窑曾与景德镇并列,同时为朝廷烧造瓷器,其精美程度从中可窥一斑。至明中后期,仿龙泉青瓷的出现、青花瓷的挤压、明政府对海上贸易的控制及严苛的税率等多种因素的作用,让依靠外销、名声斐然的龙泉窑最终没有逃脱衰落的结局。明初的繁荣并不足以挽救龙泉窑整体下滑的命运,但正是因如此,明初龙泉窑精品的价值更加被凸显。
从雅昌网的持续检测数据中可见,拍卖市场上流通的高品质的龙泉窑青瓷多为明代初期所制。在龙泉窑瓷器成交榜单的前20名中,明初龙泉窑青瓷拍品强势地占据其中一半份额,香港佳士得2013秋拍贡献的明14、15世纪龙泉青釉带盖梅瓶更是以1383万港元成交,标定着明代龙泉窑的最高价格。细化到明代龙泉窑青瓷拍场,明初龙泉窑青瓷更是呈绝对性的压倒趋势,垄断了成交榜单的前十个名额,对于这个龙泉窑开始衰败的朝代来说,这个数据可谓是十分惊人,“明初为龙泉窑发展的又一高峰”的观点,似乎也可以在此处找到依据。好货自然不会低卖,明初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