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收藏了圆明园
2013/12/27 23:10:12


 
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
  近日,随着秋季艺术品拍卖即将来开帷幕,圆明园文物再次成为了市场的关注焦点。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圆明园”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金字招牌”,委托方动不动就在描述上写“可能源于圆明园”。由此,笔者采访了《谁收藏了圆明园》的作者刘阳,为众多的藏家“释疑解惑”。
  “圆明园”成金字招牌
  2013年,英国一家拍卖行将举行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在众多的拍品中,“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拍卖行附上的“出身证明”显示,其是英军第六十七兵团的上尉军官阿瑟·朱尔斯·罗伯森1860年“从中国夏宫带出”。“夏宫”,即是当时西方国家对圆明园的称呼。
  圆明园所有流散文物理应归还中国,但由于1970年通过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不适用于公约生效前被盗或者非法出境的文物。在1995年出台的《关于被盗和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中,规定文物追索的要求“在任何情况下,自被盗时起50年以内提出。”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文物从被盗时起,所有国政府50年之内不提出追索,那么,50年之外的文物追索就不受公约保护了。因此,对于许多海外拍卖行来说,利用“圆明园”作为自己的金子招牌也成为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营销手段。
  对此,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用了十年时间寻找圆明园文物,“圆明园究竟收藏了多少件文物一直以来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现在最流行的一个说法是圆明园收藏了一百五十多万件文物。但这个说法缺乏史料依据。因为圆明园陈设档至今也没有被发现,所以圆明园的文物收藏就成了圆明园最大的一个谜团。其实从圆明园被抢二年后的1862年就开始有大规模的圆明园旧藏文物拍卖,我们可以从这些文物拍卖中的点滴线索一点一点的去拼凑圆明园曾经的旧藏文物。”
  如何判断大有讲究
  究竟如何考证一件文物是不是圆明园旧藏的,刘阳表示,第一次抢夺后通过赠送或拍卖形式就直接进入欧美博物馆的藏品。如法国的枫丹白露宫、法国荣军院军事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这些机构没有转手,文物来源清晰,可视为圆明园流散文物。同时,文物有明确的圆明园特征,或者是圆明园专属的文物。如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圆明园印玺”、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圆明园西洋楼十二生肖兽首、圆明园殿宇玉玺或册页,如拥有“慎德堂”、“九州清晏”、“纪恩堂”、“富春楼”等标识。
  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出现一些文物掠夺者抢夺后在文物上雕刻有圆明园铭文的文物。如“圆明园西洋怀表”、“鎏金五彩化妆盒”、“珐琅麒麟”、“ 康熙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童子”、“ 清乾隆 銅胎掐絲珐琅‘安佑宮’纏枝花卉蓋盒”等,在刘阳看来也可以被认为是圆明园旧藏的。
  刘阳还提醒到,有档案记载明确其为圆明园旧藏,如“颙琰童年像”、“道光帝喜溢秋庭图”、“南宋 苏汉臣 百子嬉春图页”等以及盖有圆明园专用鉴藏印的书画作品,盖有“圆明园宝”、“长春园宝”、“淳化轩”、“ 淳化轩图书珍秘宝”的书画作品,如“王蒙-幽壑听泉图轴”、“ 仇英 枫溪垂钓图轴”、“钱选《归去来辞》图 ”等也都是在此之列。
  “圆明园掠夺者将自藏文物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