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要从买得起到懂得起
2012/4/26 21:56:46
艺术家陈丹青说过,所谓艺术的本质就是“臭美”,当一个社会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艺术”自然提上了生活的议事日程。对在艺术审美的课堂中缺席多时的国人而言,以投资理财的眼光看待艺术品市场的复兴固然是一种态度,但真正读懂艺术并让其为美化我们的生活服务,或许这才是值得当下的艺术爱好者们研究的命题。
从时尚到艺术
3月17日,Rachel和近百人一起挤进了坐落在二沙岛的广州美术馆,这里正在举办“龙贝妮油画展”,而她是为了新家的一面墙而来的。“价格虽然有点超过我的预算,但我非常喜欢这种风格的作品。”Rachel看上其中一幅名为“兔子女孩”的作品,超写意风格,画面梦幻而唯美。“其实我并没有什么专业的眼光,也没有想太多升值问题,我只凭喜欢。”Rachel想买一幅风格简约、“不要太怪”的油画,“这样也比较符合我家的装修风格。”
“这件艺术品适合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这是如今不少艺术品购买者开始思考的问题,而在此之前,大部分艺术品购买者还停留在投资或炫耀阶段,这造成一些盲目性,也忘掉了艺术的本质:美化我们的生活。当人们的生活变得富有,物质生活得到很好的满足之后,精神需求自然就到来了,艺术品恰恰能够很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最初我是先对时尚进而对当代艺术产生兴趣的。”Rachel说。实际上,当代艺术确实和时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Louis Vuitton与日本当代艺术的弄潮儿村上隆的合作早已成为经典,Marc Jacobs曾经向涂鸦艺术家Stephen Sprouse致敬。Céline与Charley Harper、Versace与Julie Verhoeven、Fendi与Alice Chan……时尚品牌对于当代艺术的热爱随处可见。
时尚其实是艺术走进普通人生活的一种方式,用这种方式来传达艺术,可能更容易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从“买得起”到“懂得起”
长久以来,艺术一直给人以高不可攀的印象,要么就是高高挂在人庭冷落的美术馆接受人们的膜拜,要么就是成为炒家低买高卖的财富游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末。1999年,一个名为“Affordable Art”(廉价艺术品)的艺术品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每年像时装发布一样分“春、秋”两季举行。在这个博览会里,所有参展作品的价格都在3000英镑以内,托马斯·路夫的摄影作品;奈良美智、彼得·豪森的素描;马克·科斯塔比、洛多拉·马尔科的油画,以及少量的雕塑作品,都能够以3000英镑以下的价位成交,甚至包括一些著名的艺术家,比如村上隆,他的大量复印制品也让廉价艺术品投资者们狂热追捧。拥有一件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有时就如此简单。
海外买得起的艺术做得有声有色,国内买得起的艺术也日渐觉醒。近年来,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纷纷以“买得起”为概念举办各种艺术节,定价在1~2万元以内的艺术品消费市场,既给了新生代艺术家一个面市的管道,又让更多的人得以以更低的成本拥有艺术品。
一方面,“买得起”让艺术越来越接地气,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出于个人喜好或家庭装饰的需要购买艺术品而非投资,人们不仅“买得起”艺术品,更“懂得起”欣赏艺术,越来越多的家庭,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会很自然地想到用艺术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这让所有一切能让生活变得更美的艺术品都将具有市场。艺术品绝不仅是墙上挂的画、墙角放的雕塑和玻璃橱窗里的古董,从家具到饭碗、茶具等等,一切具有艺术含量的精美物品都可能包括在内。当艺术深入千家万户,现代人的家居生活在装潢设计、软硬设施、黄金风水这些标准后,显然又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维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