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军的陶瓷艺术作品异彩纷呈
2011/6/18 22:17:17

    一个优秀的文人在作品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一般会形成一种稳定的风格和基本的体裁,但事情也有例外。比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不仅风格多样,而且能诗、善词、会赋,又是著名的散文家。抒情说理无不运用自如,书法绘画也颇有造诣。鲁迅的杂文在形式上也丰富多彩,风格上富于变化,不拘一格。
    一个优秀的艺术工作者和一个优秀的文人一样,会有自己稳定的风格和艺术创作范围,但是也会有例外,会有另类。
    在举世公认的瓷都景德镇,就有一位叫熊军的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任职于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是绿宝石艺术陶瓷馆签约的著名陶瓷艺术家。不仅在瓷都陶艺界上小有名气,还在日本进行过陶瓷文化交流,在日本进行过作品联展。他的陶艺作品远销到东南亚和欧美国家。中央电视台《民间艺术风采》节目也就其陶艺创作作过专题采访并播放。
    这位屡获大奖的后起之秀也是一位另类,是个“怪才”,是个不拘小节、痴情陶艺、汲古创新、风格多样、不可多得的陶瓷艺术家。
    风格多样 异彩纷呈
    熊军的艺术风格大约与其经历有关。景德镇的陶瓷艺人不少都是自幼习艺,甚至是职业世代相传,因而功底深厚,大有冰冻三尺之势和滴水穿石之功。熊军出生在江西鹰潭,生长在道教圣地?著名的风景区龙虎山下,中小学时期喜欢理科,到高中的时候转入文科,1989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他从小就喜欢龙虎山,喜欢绘画,从初中到高中就每周一次从不间断地去景色迷人的龙虎山写生。风景秀丽的龙虎山悄悄地给了他艺术灵气,变化的学历使得他旁征博采、多才多艺。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人才学说转换往往能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形成多元优势。我们也常常看到,文科转入理科的几乎没有,而理科的转入人文领域以后,往往生长成奇花异果。熊军的经历和大自然的厚爱,特别是他本人痴情艺术结合在一起,造就了他多样化的风格和坚实广博的艺术基础,使他成了我国陶瓷艺术界的“这一个”。
    熊军艺名梦静,号龙虎山人。这大概不仅是感谢和纪念这座风景美丽的名山对他的艺术熏陶,或许还暗含取龙之腾云驾雾和虎之一啸生风的威猛于一身的含义吧。一山聚龙虎,岂不叫众山失色?一人而汇集龙虎之才能,那岂不是奇异之人。而熊军在充分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之后,也不断回报社会,回报大自然,源源不断地创作出了一份又一份艺术佳作,引起了陶艺界、收藏界和新闻媒体的热情关注,为瓷都艺坛增添了靓色。
龙虎山人熊军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欣赏。
    一是传统作品。比如《春江水暖鸭先知》、《鹤舞松林》、《松鹤延年》、《鹤寿图》以及一些山水动植物作品等,都表现了一种清新、秀美、飘忽、灵动的意境,体现了他热爱生活,寄情山水的情怀和对动物不同姿态的细致观察以及高超的表现技巧,这类作品风格秀美、典雅、传统,表现了他的艺术功底,是他少年时代写生绘画的回报和延续;是他少年时代跋山涉水、穿溪过涧、描摹自然的发展和继续,这些作品可能受到清代粉彩瓷工整细腻的风格影响,而松鹤类的作品可能与龙虎山的道教文化不无关联。
    二是现代风格作品。比如《遐想系列》、《梦幻系列》、《生命之缘》等。这些作品表现了人文主义,有些类似于抽象派、印象派,有不拘细节的特点。熊军的这类作品能让人有雅俗共赏之感,有共同的美感,也终归能让人看出个就近来。朦胧派、印象派的作品只能给极少数人读,大部分人都不知所云。众所周知,太现代的作品让人看不懂。陶瓷一定要美,无论如何与众不同、个性张扬也一定要读者认可,熊军的这一类作品,就不会有让人看不懂的感觉。
    熊军的现代类作品最能体现它的风格,体现他不拘一格,不拘细节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