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彩瓷板汉宫秋月最高估价58万
2011/12/10 21:22:51

  一个多月前,巴黎塞纳河北岸的艺术殿堂卢浮宫内,正在举办2011年第十届国际文化遗产展览会。来自意大利、比利时、加拿大、俄罗斯等14个国家的代表展示了各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届展会上,首次出现了中国手工艺者的身影。其中,50件具有地方特色与个人风格的陶瓷艺术品,全面呈现出景德镇窑、河南钧窑、河南汝窑、陕西耀州窑、浙江龙泉窑、河北定窑、福建建窑等七大历史名窑的制瓷技巧和现代陶瓷魅力。
  参展者之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带去了两件由他独创的釉上彩绘作品。《长安出行图》和《一路高歌》是展览中唯一的粉墨彩艺术。《长》作将高温釉彩产生的色釉肌理效果,在画面上幻化成雾霭,形成妙趣横生的空间体积变化,和意境悠远的场景效果,作品以粉墨彩装饰,视形置景,随形赋色,将一种全新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和色彩语汇带给了观赏者。
  2011年11月11日,结束了法国之行的李文跃,在景德镇家中只停歇一日,又飞抵上海参加教育部高校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会议期间,他与记者相约在同济大学,分享他的粉墨彩故事。
  《曲阜三孔》 一鸣惊人
  尽管记者这次采访,未能亲见李文跃的创作环境与作品真迹,但从他事先准备的瓷画作品集中,可以清晰地读取李文跃陶瓷创作的两大特色,墨彩描金和粉墨彩,尤以粉墨彩为多。
  一幅名为《曲阜三孔》的粉墨彩双千件瓷缸,以史诗般的长卷、灵动的色彩和饱满的体态,令人沉醉其中。
  粉彩瓷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与青花瓷、颜色釉瓷、玲珑瓷齐名。墨彩始于清晚期,是民族艺术绘画形式与珐琅彩工艺结合而成的釉上彩瓷技法,以黑料为主、红料为辅,金料点缀,具有 “一管柔毫,三色兼妍”的风格。前者由粉彩颜料与水混合而制,而后者由墨色颜料与油调和而成。
  《曲阜三孔》以孔庙、孔府、孔林为背景,将圣贤故事置于不同的场景中。画面中的动态之物,如人像、仙鹤,以粉彩绘之;静态景观,如树木、山石、房屋,以墨彩装饰。李文跃利用墨彩与粉彩的对比关系,相映相衬,突出主题,增加画面的表现力并达到协调之美。
  为烧制双千件的超大瓷缸,他不得不胆大心细。此作需要三次烧成,首先在瓷坯上雕刻纹饰后烧制成白瓷;然后在白瓷的釉面上绘出人、屋、树、鹤等画面,二度入窑烧制,并烧出瓷器表面的金黄底色;最后以粉彩和墨彩在画面中填色,第三次入窑。为确保万无一失,李文跃将烧制时间从一天延长为一周,让温度缓慢升降。尽管如此,每一次烧制,他还是感到忐忑,担心胎体烧裂或产生瑕疵。
  2006年,当这件庞然大物首次出现在江西省博物馆公开展览时,引来许多人围观。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按捺不住兴奋,指着作品说:“文跃,我要洗澡!”另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拍着李文跃的肩说:“这件作品,可不能轻易卖了。”
  这件花费了一年零一个月创作的《曲阜三孔》,是李文跃在题材和工艺难度方面的双重飞跃。构思题材时,他曾与北京的朋友探讨如何走出一条自己的创作道路。前人有以画虎、画水仙、画鸭而闻名,李文跃则倾心于有历史厚度和民族文化内涵的题材。朋友建议他“要画就画文韬武略,才有震撼感” 。带着这种思想,李文跃开始了孔子题材的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李文跃需要处理粉彩与墨彩两种颜料的虚实关系,使大场景与景物协调统一。由于绘画原料的差异,烧制的效果不同,两者有机融合和互相衬托,让他费足了心思。李文跃说:“这种创作思路,过去没人考虑过,有时一种创意突破,比技术更难。”
  这件作品使年仅47岁的李文跃于2006年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尽管国家博物馆(微博)藏品部主任曾挽留《曲阜三孔》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