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与雪景的不解情缘
2012/2/17 22:43:08

 
    “珠山八友”是民间技艺超群的陶瓷艺术家代表人物。“珠山八友”的瓷板画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他们以瓷为画、以胎为笔,创作了很多世间珍品。这里的“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其中有几人,专攻粉彩雪景瓷画,并获得非凡的造诣。
 

 

图1.何许人 《踏雪寻梅图》瓷板画,高20厘米,宽13厘米。
  图绘高士骑驴过板桥,一童子肩荷梅花,随主人踏雪寻梅归来,庐中有一高士正在等待,饮酒赏花,听风赏雪,自有文人的雅兴、雅事、雅趣。蹇驴踏雪,留下痕迹串串,表现得一丝不苟。桥滑艰行、举步不稳的姿态恰到好处。山石用硬笔勾、厾、雨点、豆瓣皴相结合的画法。浓淡水摹以笼染技巧,显示出大气磅礴、沉雄高古的非凡造诣。整图俊逸清朗,得神似之妙。左上有隶书题诗,落款为为:“甲戌(1934年)季秋月,钟藩先生法鉴,阳谷许人何处画于湓浦”。
  何许人(1882-1940年),原名处,字德达,乳名花子,安徽省南陵县人。何许人自幼喜爱画画,14岁与乡友从安徽到景德镇入瓷庄学艺。1911年后应詹元广、詹元斌兄弟之聘,赴北京画仿古瓷,得以饱览故宫历代名画名瓷,并拜访京城前清遗老求教切磋,技艺大进。1916年以后,何许人画瓷渐以粉彩雪景山水为主,并开启了景德镇瓷上粉彩雪景山水画之先河,独树一帜。有诗云记载其一生:“壬午降人世,殁于庚辰年。平生好丹青,雪景海外传。出身非寒苦,一炽赴贫贱。由浔入浮梁,艺坛新技添。珠山结八友,广交天下贤。先生云游去,美名扬画苑”。
 
图2.余文襄 粉彩《风雪夜归图》瓷板画,高38厘米,宽25厘米。

 

  此作构图奇胜,洗染细腻。图绘一株老树如虬龙凌空,树干气势宏伟,自然生动。树枝画法深得宋人笔意,颇见功力。远处山林被迷茫的雪雾淹没,一轮冷月隐于寒气之中。提灯老人携童而归,充满了“风雪夜归人”的意境,如一首纯洁的雪景赞歌,拨动欣赏者的心弦。右下竖题:“风雪夜归人,余文襄”。印章为红色白文“之印”。
  “风雪夜归人”出自唐代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余文襄(1910一1993年),又名恂松,别号“华舜”,居名“明泉古屋”,江西都昌县人。12岁考进江西省乙种工业学校,受益图画教师周筱松。由于对乡土风光的挚爱,对飞雪的无比迷恋,1925年投师于当时景德镇颇负盛名的雪景大师何许人门下,得其秘传雪景技艺。解放后,余文襄先后在景德镇瓷器生产合作社、景德镇艺术瓷厂从事陶瓷美术创作和设计,1959年余文襄由景德镇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
 

 

图3.龚耀庭 粉彩《雪景图》执杯,高10厘米,口径8.4厘米。
  此图采用高远构图法,非常巧妙地将近景、中景、远景的层次层层推进,井井有条而又富于变化,境界幽深,引人入胜。山石、树木等景物穿插有致;人物、房屋安排得当。近景江边雪树苍老,铁骨冰姿。中景为山脚房屋,屋前妻子正在等候外出垂钓的丈夫。远景为峭壁悬崖和被雪覆盖的山峦。整个画面显得和谐、丰富、别致。人物、树木、房屋在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以静为主、静中有动,饶有诗情画意。杯之另面墨书:“芳生齿颊,香沁心脾。”落款为:“龚耀庭写于珠山。”印章为红色白文“印”字。底款为:“江西景德镇市美术瓷厂。”
  龚耀庭(1910-1975年),陶瓷美术家。江西南昌人。10岁即在景德镇何许人瓷店学艺,对陶瓷美术技艺刻苦钻研,笔法苍劲有力,刻画细腻,设色雅致而明快,构图生动。年青时就在雪景山水瓷画方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