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红是“满窑”时在器物底部放上糠灰烧出来的,这些假火石红可以骗过外行,但蒙不过鉴定行家。
 
假火石红
      但自本世纪初以来,有的仿古瓷作坊在泥料和烧成气氛上钻研出新门道,烧制出的仿古瓷上的火石红已可乱真,单纯通过火石红来鉴定是否古瓷在某些具体器物上已失去准确性。
      因此,火石红只能是对瓷器进行综合鉴定时诸多要素中的一种,而不是区别真假古瓷的唯一标准。当然,如果在对一件瓷器的鉴定中准确无误地判定它的火石红是假的,那么这种发现就有助于我们提高警惕,从其他要素上一一揭示器物的伪赝本质。而如果一件被鉴器物上的火石红没有疑点,那么我们还必须坚持警惕性,要从所有要素上严格把关,毫无疑点才能拍板。   
      3.对火石红的检验要认真仔细。如果一件仿古瓷上的胎红和窑红是用现代仿古科技手段烧出来的,我们就要另辟蹊径进行鉴别;如果它的胎红和窑红是烧制前后人工涂抹的,那它一定会有地方违背自然形成的规律性,露出人工痕迹的破绽。
 
      例如有的仿古瓷上的胎红也呈“散场效应”,但细看胎釉接合线,有的露胎处并无火石红,说明在人工涂抹时有漏笔;有的窑红也呈片状分布,但细看有涂刷的笔痕。而对于古瓷器底上确实存在过的“刷红”,则要弄清楚历史上这种工艺使用的朝代,并且要坚持综合鉴定分析的原则,切忌一叶障目、管中窥豹的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
 
      4.坚持实践出真知的认识路线,从正反两个方面掌握真假火石红的特征和区别。一是经常观察确定无疑的古瓷标本上的火石红的各种特征,现在有人将仿古瓷碎片混在真古瓷碎片堆里卖,要特别提防。二是多观察分析仿古器上的火石红现象,并向行家求知,破解它的形成方法。
 
      5.“糊米底”是明成化露胎底器物上火石红的特有表现。成化时期用含铁量高的河沙铺垫匣钵底部,将露底坯体直接放在沙垫上烧窑,器成后底部极易沾沙并被窑红覆盖。这种现象不但民窑有,在有的官窑器上也会出现,成为成化器特有现象。
 
明成化绿釉三足炉 
      6.勿将“酱口”当成火石红。在明初、明后期及清初的民窑器物的口沿上,往往呈一圈深浅不同的酱红色,深者若铁褐,浅者如桔红。这是特有的器物涂口的时代特色,大约是宋代哥窑器“紫口铁足”的遗风。明代永乐器上的酱口色泽艳丽若桔红,有“檀香口”之誉。但这种“酱口”是在器口涂酱色釉而成,不是火石红。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