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启动80多项文化体制改革
2014/3/29 22:43:36

    基本完成省级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部门整合
    推进传媒企业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试点
    制定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政策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部署。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下一步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思路和原则要求是什么?有哪些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记者采访了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请他就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共开列25项、104条
  重要改革举措及工作项目
  问:这次审议通过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有哪些特点?
  答:总的看,《实施方案》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突出了协调推进的要求,文化体制改革是“五位一体”全方位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改革的目标思路上,注重与其他各领域改革的统筹协同,比如与经济体制改革衔接要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衔接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与社会体制改革衔接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等等。二是突出了攻坚克难的要求,文化体制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在改革的任务设置上,提出了一些涉及深层次矛盾和难点问题的重大任务。三是突出了狠抓落实的要求,之所以叫做《实施方案》,就是在工作推进上,力求做到具体化、项目化、责任化,共开列出25项、104条重要改革举措及工作项目,并按照2015年、2017年、2020年三个时间节点明确了进度要求,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能落地、见实效。
  把好改革的方向盘
  确保改革不走偏
  问:中央强调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对于文化体制改革需要把握哪些重大原则?
  答:明确指导思想、把牢前进方向,对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至关重要。全面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紧扣“一个围绕”,就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眼“两个巩固”,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突出“一个中心环节”,就是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推动“三个方面工作”,就是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无论怎么改、改什么,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不能改,坚持正确导向的原则不能变,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不能丢。
  问:与其他领域改革相比,文化体制改革有哪些特殊的工作要求?
  答: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既要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共性要求,又要充分考虑文化领域的自身特点、特殊要求。重点是要统筹好四个关系。一是意识形态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关系。既要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突出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功能,又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注重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文化再生产、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二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事业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支持,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文化产业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只是运行方式的差别,而承载的精神内容是一致的。无论是文化事业单位还是文化企业,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重视文化创作生产的内容质量和文化内涵,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四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创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