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名家鼻烟壶欣赏
2013/12/20 22:51:39

    鼻烟壶顾名思义是盛装鼻烟的容器,始于明,盛于清,是集雕刻、绘画、书法、烧瓷、镶嵌、剔漆等工艺美术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其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在收藏领域,独树一帜。
    中国素有“烟壶之乡”的称誉,自明末清初,鼻烟从欧洲传入中国后,就迅速地融入了中国的艺术风格,发展出独具匠心的各式鼻烟壶,在清代工艺美术史上大放异彩,成为清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鼻烟壶从材质上分为金属、玉石、翡翠、水晶、有机物、陶瓷、料器(玻璃)、珊瑚、玛瑙、琥珀、木、竹、漆器、葫芦、果核等。在造型上,除以扁瓶式样的居多以外,还有各种动植物造型,如象、狮、鱼、鸡、荷花、蝉、茄子、灵芝,以及人物、等形状。在纹饰方面有珍禽瑞兽、花鸟鱼虫、山水草木、亭台楼榭等,很多的纹饰图案寓意深刻吉祥,如喜鹊报春、猫蝶连年、凤穿牡丹、榴开百子、马上平安、鲤鱼龙门等。同时有的还配有文字,如“喜”、“福禄寿”等。其工艺有绘画,书法、雕刻、镶嵌、内画、珐琅等。
    鼻烟壶艺术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的各类雕刻、绘画艺术,内画艺术是其中之一,也是鼻烟壶艺术的独有特征,它出现于清中晚期,是用特制的微小勾形画笔,在透明的料器(玻璃)或水晶质地壶内绘制而成的。最初的内画鼻烟壶内壁是没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壶,因为内壁光滑不易附着墨和颜色,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画面和图案,如龙、凤、蝈蝈白菜和简笔的山水、人物等,后来,艺人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加水在鼻烟壶的内里来回的摇磨,使鼻烟壶的内壁呈乳白色磨砂玻璃状,细腻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效果就象宣纸一样,内画鼻烟壶后来出现了一些比较精细的作品,逐渐发展为集诗、书、画为一体的艺术精品,其笔触精妙、格调典雅细致入微的画面,为世人所称道。
    一、馆藏名家内画鼻烟壶
    马少宣内画八破鼻烟壶
    马少宣为清末极富盛名的“京派”鼻烟壶内画高手,也是清代京派内画四大画师之首,以“一面诗一面画”的内画技艺见长。其内画鼻烟壶书画并茂、笔法精湛,曾有“登堂入室马少宣”之誉,其内画技艺闻名全国,据说1915年他创作的内画鼻烟壶,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名誉奖。
    “八破”是清末民初典型的鼻烟壶内画题材,特指书斋中的破字帖、破画、破信封、破扇面、破书、破请柬、破经文、破砚台,分正反两面集于壶上,并刻意突出虫蛀、火烧、水蚀的残破痕迹。
    该玻璃质鼻烟壶为直口,圆颈溜肩,壶腹扁圆丰盈,椭圆形圈足。椭圆形圈足大方稳重,小口直挺,高6.8厘米。   
 

清马少宣内画鼻烟壶
    周乐元松枝人物内画鼻烟壶
    周乐元原是宫廷内的一位宫灯、纱灯画师,他的作品无论书法、绘画都给人以高雅隽逸的艺术享受,所绘作品一匠一壑、一草一木,皆生机盎然。江南景色,学王石谷笔法,以皴染为主,方寸之中,气象万千。花鸟画学新罗山人笔意,以写意为主。草虫、博古则是工写结合,色彩淡雅宜人。他的行书,笔法清秀而刚劲,墨色饱满圆润。
    周乐元的内画作品题材很广泛,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书法等,无不精美,尤其擅长山水画。他的山水画,多表现旖旎的江南景色,设色以墨色为主,以淡彩作点缀,景物格调高雅;画面古朴精致,淡雅隽逸;画中多有题跋,内容与画面协调一致,凭借其扎实的绘画功底,将中国传统绘画逼真地浓缩在寸天厘地的鼻烟壶内。
    馆藏的这件玻璃质地的内画鼻烟壶,高6.5厘米,为胆型,小口,秀气雅丽,两面绘有松枝人物,绘画手法细腻逼真,画面栩栩如生,有“壬辰秋月京师周乐元”题款及钤印。   
 

清周乐元内画鼻烟壶
    丁二仲两件内画鼻烟壶
    丁二仲,原名丁尚庾,亦作上庾,艺作均署二仲,祖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