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艺术品痉挛:电商你懂吗?
2012/4/5 21:00:55
艺术和商业相遇,并非电光石火刹那芳华,它们更像是细水长流。
2005年,Big Cartel在美国盐湖城的成立,为艺术家、新秀品牌、独特商标设计、时尚设计师、珠宝设计师等创意性商品或人才搭建了一个电子商务平台。
Big Cartel是电子商务平台,但其模式和国内不尽相同。它根据卖家的情况,收取0至22.9美元的月费。买家提交的订单信息直接发送至卖家的贝宝账户,Big Cartel不收取任何销售分成。
而国内C2C电子商务网站大多从销售中获得分成收益。Big Cartel的创始人埃里克?特纳将其成功归因于营销策略,“艺术家们总是渴望互相合作,所以,如果一位艺术家在网店上取得了成功,则会向其他圈内的朋友推荐Big Cartel。”
12.5万家注册商户;月平均1个亿的PV值;2010年销售收入5000万美元……一个电商网站的气球究竟能吹到多大?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艺术类电子商务能达到百亿规模”,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公司咨询顾问马雷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道,作为电子商务,1999年是以卓越为首的图书音像季,2003年开始3C(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季,2009年百货季,而现在已经过渡到民生季。艺术电商在中国正处于摸索和培育阶段。
杂草丛生
海外艺术品上网源自于1995年9月在美国成立的eBay。那时,一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冲击着每个人的细胞,eBay更是喊出了普植人心似的口号:帮助地球上几乎所有人完成几乎所有商品的交易。之后,eBay网绩喜人,而艺术品在其中举足轻重。20世纪末期,艺术和电商开始在中国相撞。
2003年,“99艺术网”的前身——“中国西部艺术网”试图打造一个画廊业的电商网站,囿于种种原因,只得转型。“基于对行业的诚信度,尤其是传统艺术在一定阶段内还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很多画廊仅从生存角度出发,挣着一些昧心钱。”99艺术网董事长杨凯说,继续下去对不住消费者,更对不住自己。
一个活生生的艺术电子商务平台就此转型了。一个众多卖家都能参与的平台,如何能保证资源的真实有效性是艺术市场萌芽期不能避免的问题。
此短板正是“绿宝石玉瓷网”的长板,2005年10月,朱东明创办了当代艺术陶瓷电子商务网站——“绿宝石玉瓷网”,当代陶瓷艺术大师作品,以及颇具潜质的青年陶艺家作品得以展示和销售。线上销售只是一部分,线下还有绿宝石的实体店。
与上例不同,“绿宝石玉瓷网”做的是B2C,它掌控着销售的资源和渠道,从而保证了真品的满分效果。此间有牺牲者,有战利者。
较早进入电子商务综合性网站的易趣在艺术收藏领域收获颇丰。2002年易趣网艺术品交易每天不到1000件,2005年这个数字已近万。其前任收藏分类经理张慧敏说,“虚拟的艺术品市场,其实就像是网络服务商打造的"某某古玩城",但它不是传统的藏市,甚至能彻底改变传统的藏市。”
微露喜色
传统藏市依旧,网络藏市突起。这一切都是电商之功。
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从2004年的49亿元升至2009年的2134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90%。据统计,中国的网购人数已经达到1.7亿。
易观国际副总裁杨彬举了一个例子。以电子商务B2C为例,美国曾研究交易环境电子商务书店销售一本书能源消耗只有传统书店1/16,配送环节,每一笔交易能够降低碳排放超过65%。从能耗的角度考虑更需要发展电子商务。
传统企业看着新兴产业在电商中风生水起,他们眼红了。艾瑞咨询总裁杨伟庆看破了传统企业的心思:一方面,看好电商发展前景,不愿错失良机;另一方面,电商毕竟是一个新兴产业,也对运营风险担忧。因此多以一种谨慎的心态专注于自身擅长的业务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