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窑宋三彩
2019/5/10 12:46:43

 
      宋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北方窑系中的一种产品类型,产地有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宋三彩器物主要以其外表的釉色而言,是一种低温铅质釉料,一般由黄、绿、白、酱红等色彩混用,色彩艳丽斑斓,明亮夺目,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宋三彩由唐三彩演化而来,因而得名宋三彩,并非指颜色的数量而言。唐三彩大多用作王公贵族墓中的随葬品,而宋三彩则开始大量地进入社会中的现实生活,这是二者之间在用途上的最大不同。在艺术风格上,宋三彩失去了唐三彩瑰丽奇特、雍容大度的气质,变得含蓄静美,平淡天真,这是时代印记的表现,也是二者之间的重要区别。
 
      《中国工艺美术史》中记载:“山东淄博所产的黑釉白线器,是金代最有代表性的产品。这里还生产三彩器,被人们称之为‘宋三彩’。”这里所说的宋三彩,主要是指博山窑所产。据目前所知,博山窑宋三彩主要发现于今天博山城区大街窑址和八陡镇窑址,而在今天的博山城区中心和北岭一带的窑址当中,也有宋三彩生产遗物的发现。
 
      博山窑宋三彩产品的类型大致可划分为三种,即建筑类产品、生活用器皿和雕塑观赏类摆件及玩具等。建筑类产品主要是古代建筑的装饰件,用于殿堂寺庙顶部及墙面局部的装饰,有类似螭吻、仙人、瑞兽、龙凤堆塑浮雕的贴面、脊砖等;生活类器皿则有盆、盘、枕、瓶、炉、灯等;而摆件类物品和玩具品种繁多,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不可胜数。主要有佛像、观音、罗汉、力士、武士、仙人、仕女、童子、瑞兽、山子等。玩具则有蛙、蟾、狮、猴等等。博山窑宋三彩物品, 大多数与古代宗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出土实物和残片标本来看,这些物品大者数尺,小者盈寸,林林总总,不可一一而论,充分展示了博山窑宋三彩的艺术魅力。
      博山窑宋三彩枕的造型多样,形体浑朴大方,主要有兽形枕、婴戏枕和银锭形枕等。兽形枕的枕面有如意形或椭圆腰子形,表面多装饰为浅浮雕卷叶花草纹饰,在绿、黄色彩釉映衬之下舒卷大方,漫烂灵动。枕面下为一瑞兽,头似狮子,高眉环睛,阔口方鼻,巨齿微露,口下有髯,脑后有鳞状鬣,尾巴作卷叶花纹状,憨态中不乏威严,看上去如龙如狮如虎如麟,如从仙山出,似从云中落,若非水里来,通身显露着瑞祥之气,是古人心目中具有“避邪”功能的仙兽。此枕反映了古代陶瓷工匠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造型手法。
      婴戏纹三彩枕面如同瑞兽形枕,枕面纹饰有所变化,亦多为花卉香草类浮雕。枕身周围塑有十数个小儿形象,粉面圆腮,耦擘跣足,形态各异,活泼可爱,嬉戏于卷叶花纹之间,若歌若舞,欢跃雀跳,一派天真之气。以此为枕,可得童真,令人不知老之将至。此类枕头可能与求子祈福的古代民间风俗有关。
 
      银锭形三彩枕为六面体长方形,中部微凹,其形体来源于宋代金银元宝的一种造型。枕面周身一般都印有金钱纹饰,钱钱相连,方圆相接,规矩中富有变化,配以黄、绿釉色,如金如铜,其意不言而喻。又有饰以鱼纹者,在每一枕面的四周边缘饰有金鲤十数尾,周游相接,大概是寓意金钱如鱼似水,周流不息,年年有余吧。
      上述三彩瓷枕的造型和纹饰,充分带有避邪迎祥,祈子求福,以及富贵荣华的文化色彩,反映了古人对理想生活的美好期冀。
 
      博山窑宋三彩灯,就其形制来看,或当称之为“炉”。按其种类来分,则有象灯、狮子灯、豆形灯、尊形灯等。
      三彩象灯,整个造型为一只大象垂鼻恭立,温文尔顺,珠辔绣鞍,背部驮一宽沿蝶形灯盏,又有背部驮有莲花尊者,给人以珠光宝气之感。从出土的三彩象灯残片来看,象体釉色有白色者,因白色低温三彩釉很少见,此类产品当极为珍贵。
 
      三彩狮子灯,品种样式较多,有大、中、小三种类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