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艺术陶瓷缺什么
2010/4/18 0:05:29
2008年景德镇实现陶瓷产值70.2亿元,仅占全国陶瓷总产值1223.27亿元的6%。而让景德镇人引以为傲的“艺术陶瓷”,近年来,虽借着知名拍卖行的上拍,以及在香港、北京等地多次精品展销会的举办,成为了新的投资、收藏热点,但透过现象看本质,综观繁荣的景德镇艺术陶瓷市场,笔者认为依然欠缺一些东西,并成为制约景德镇艺术陶瓷发展的“瓶颈”。
一缺:知名品牌
景德镇艺术陶瓷缺什么,吴爱华认为,首先是缺知名品牌。
什么是品牌?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认为,品牌是用以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与竟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的,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知名品牌则是指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品牌。
当前,景德镇无论是陶瓷企业、艺术家(个体作坊),还是日用陶瓷、艺术陶瓷都缺品牌。既缺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也缺艺术家个人品牌;既缺品牌规划,也缺品牌管理;既缺国内知名品牌,更缺自主打造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陶瓷艺术领军人物、缺乏带动整个陶瓷文化产业链的“国际艺术大师”、“国际艺术知名品牌”。
据2008年6月2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8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显示:中国陶瓷行业共有惠达、冠军、东鹏、马可波罗、鹰牌、新中源、腾达、诺贝尔、冠珠、蒙娜丽莎、曼联瓷砖11个品牌荣登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榜。若从区域品牌来讲,佛山共有东鹏、鹰牌等5个品牌上榜,占了陶瓷品牌几近半壁江山。从区域来看,广东、华东、福建均有收获,而景德镇却无一品牌上榜,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外,景德镇虽然云集了王锡良、张松茂、刘远长、秦锡麟、周国桢、李菊生等众多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和陶瓷美术教授,可谓“大家”云集,但他们只是在景德镇或是在陶瓷界有名,若与国画、油画艺术家的知名度、广泛度和“个人品牌”影响力相比,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仍有较大差距。若与达芬奇、毕加索等国际艺术大师相比,景德镇陶瓷艺术家的品牌知名度可以说是难望其项背。
知名品牌是企业塑造形象、忠诚度和美誉度的基石。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的今天,无论是景德镇市、陶瓷企业,还是陶瓷艺术家,如何培育和打造知名品牌(城市品牌、企业品牌、艺术家品牌),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界无法回避的课题。
二缺:知名藏家
俗话说“难时黄金、盛世收藏。” 瓷器历来都是藏界的主流收藏品种之一。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达官贵人,喜好瓷器可谓经久不衰。2005年在伦敦拍卖会上,一英国大藏家以2.3亿元的价格将《鬼谷子下山图元青花罐》买走,此价创下中国古代艺术品最高价; 2008年,在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素有“珠山八友”之首的王琦的粉彩《渔翁图》瓷板以210万元被一位藏家买走,刷新了近现代陶瓷艺术品的最高价。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文化艺术品的消费,特别是对陶瓷艺术品的收藏需求不断升温,这是历史给予景德镇重振陶瓷雄风、实现伟大复兴的绝佳机会。但令人遗憾的是,景德镇却没有几个象“马未都”这样知名的陶瓷收藏家,就连陶瓷收藏爱好者都较少,这与诺大的“瓷都”地位是极不相符的。
众所周知,陶瓷艺术品由产品(作品)到商品,市场运行环节必将由生产者(陶艺家)、销售者(经营者、经纪人、拍卖行)、使用者(收藏家、艺术品爱好者、投资家)等组成的,只有各个环节健全,才能使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在这个环节中,收藏家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更不能低估知名收藏家的作用。
吴爱华认为,知名收藏家既是艺术品爱好者,更是艺术品研究者、鉴赏者。他一方面可以对陶瓷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提出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评论、鉴赏方面的建议,促使陶瓷艺术家学术水平、个人修养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知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