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从赏茶器开始
2012/2/25 21:17:18
凤凰风炉釜
茶之道,不仅仅在乎茶。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日本茶道深深打动了收藏家梅林,让他忘我地置身于日本茶道具的研究中。初春的一个上午,笔者如约来到他的私家工作室普茗轩,从了解日本茶道具入手,试图去领略几分此中奥妙。 “我第一次应邀参加一位定居日本三十余年、潜心研究日本茶道的西班牙学者的茶道会至今记忆犹新。”梅林详细介绍了他所亲历的日本茶道会的全过程:客人陆续到来,在客厅寒暄,主人备茶煲水。这个过程非常讲究,精选上好的山泉水在炭火炉上慢慢煲上一个多小时,水烧开了,客人们才被邀请到专用的茶室去。
茶室不大,布置简洁雅致,其中插花、挂画、焚香都一应俱全。祭拜之后,宾客们依次打坐于主人(茶师)周围。简单介绍完,主人开始点茶。大家边品茶边把玩欣赏相关的茶道具,了解其中典故、制作年代、作者等。在品茶之余重要的一环就是逐一介绍这些物件,请客人欣赏。“因为我们来自中国,这次主人选取了两只来自中国的陶瓷茶碗,一只唐代的和一只元代的。”
“上升到‘道’这个境界,就不是随随便便泡茶喝了,它体现了一种修行。把喝茶‘神化’、‘仪式化’了。”梅林请来研究日本茶道多年的学者栗强介绍了日本茶道的渊源。他说:“自唐宋时期茶被引入日本,从明朝开始,中国饮茶的主流就已经开始是散茶了,但到了清朝,日本人的饮茶才转变为煎茶(泡茶),而不是抹茶(茶粉)。当时,一休禅师的弟子村田珠光发现,禅宗在日本已经没有办法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因而他改变了其存在形态,以茶道的修炼形式沿袭下来,其核心是以之完成自我提升的过程。二十世纪初游历英美的日本学者冈仓天心发现西方世界对日本文明充满了谬解,于是他写作了著名的《茶之书》告诉人们,‘武士道代表了日本昨日的落后,茶道才是日本今日的文明’。”日本茶道对“唐物”(中国茶器)的崇拜甚至是让人难以想象的,“那个时候,如果手里没有几件‘唐物’,这个人不能称为第一流的茶人。没有一批‘高丽物’,那么连第二流的茶人都谈不上。没有一批‘和物’,那样的茶人是要被耻笑的。”
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茶道所使用的繁复工具吧。日本茶道主要分两大派别,煎茶道和抹茶道,具体细分,门类是非常多的。其中,最传统的是抹茶道,它和煎茶道有很大区别,主要是它的冲泡方式不一样,由此带来的使用器具也存在一些差异。比如说,日本抹茶道最典型的器具是“茶釜”,一直到现在日本茶道还极重视“茶釜”,就是对铁瓶(铁壶)收藏的重视程度也不如“茶釜”。虽然作为煎茶道用具典型的铁壶用起来比较顺手、方便,但在日本的茶道界,乃至收藏界、博物馆,收藏煎茶道的用具少之又少。值得一提的是,与之相反,在中国收藏界,人们是比较偏好煎茶道具的。
“茶釜”实际上起的是煮水的作用。釜是没有提手和壶嘴的,所以需要用水舀来取水。用“茶勺”将茶从“茶入”取出,放在茶碗内,加水用“茶筅”均匀搅拌成沫状,直接品饮,而没有煎茶冲泡后再分茶的程序。梅林带着笔者欣赏他收藏的一套“凤凰风炉釜”。这是日本明治末期大正初里千家十三世掌门人“万全”制作的风炉釜。它是采用红铜铸造,正反两边采用浮雕刻画出一凤一凰,惟妙惟肖。而富士山形釜则是纯银手工打造,纹样秀丽雅致,特别是釜盖摘钮,仿佛一棵真的松果落入盖中。
煎茶茶具较抹茶茶具稍多些,其中有相交叉的部分。除了可以用釜煮水外,又产生了更为方便使用的铁壶(亦称为手取釜)、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