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魏启后书法
2017/7/24 18:04:38

 
      魏启后(1920年—2009年)山东济南人。 早年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课余兼习书法,受教于溥心畬、溥雪斋、启功诸先生,受益良多。 后从事金融工作,公余之暇多与书界交游,广结墨缘,以书画自娱。 山水竹石法宋元文人画而自有新意。书学二王、初唐及北宋诸家,真书多隶意,草书多章草法,行书近米元章。 曾任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山东书协副主席、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山东分会理事、济南市政协常委、济南画院顾问、济南诗词协会副会长等职。
      【引言】
      魏启后先生,一位生活在市井喧嚣中的布衣弱者,一位指间摄魂掠魄的奇逸强者,他艺术观念中优游、洒脱的特质,融于他鲜明、强烈的书风。少年求“真”,壮年求“游”,一,生求“变”的魏先生,其开放又独到的书学观念造就了他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其敢于逆潮流而持“偏见”的心襟气度,皆缘自他深邃、敏锐的书学修养,加之游戏般创作心态而使其成为既有别于当今书坛又发轫于魏晋的一座奇特峰标。
      魏启后先生(1920年-2009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一生游乐于书画艺术,身居市井而胸怀“竹林”情趣。早年求学于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问学于启功、溥心畲、溥雪斋诸先生,后因家境困难而中途辍学。从北京返回济南后,曾在济南女中、女师执教,后进入金融系统直至晚年离休。
      他于1981年、1989年两次访问日本并举办书画展,引起轰动与反响,获日本白扇书道会最高特别奖。1989年9月获首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创作奖一等奖。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及海内外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等机构收藏。生前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主席、山东画院顾问、山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济南画院顾问、济南诗词学会副会长等多项社会职务。
      一、成书之魂——“游”
      魏启后出生于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祖父从事盐务,少时的生活衣食无忧。母亲对佛教很虔诚,其母的言行教诲对他的浸染是巨大的。他性格中的不争,以及成年后优游洒脱的气质于此多有关联。但他的不争乃于“人事功利”上的不争,而并非艺事追求上的不争。魏启后性格达观、友善,幽默中而有点“狡猾”。他平日好客,又视书画为游乐之闲事,年轻时,家中常年索字求画的客人不断。他游于书画却疏于功利,故民间藏有他大量墨迹精品。 魏启后的艺术血脉中,始终贯穿并跳荡着一个“游”字,其艺术创作中流淌着的是游戏般的自由情怀。“游”是他对其终生慕爱的晋韵的自我释读,是对书法之“法”的自我释读,如其自言:“韵是更高层次的法。” 庄子有“游心”,孔子的“游艺”之说。《说文解字》说:“游,旌旗之流也。”
      《广雅释诂三》说:“游,戏也”。魏先生的“游”亦如同庄子思想中的“游”,是灵魂彻底的解放,是精神世界得到自由。魏启后在《自述》中说:“在我的少年时代,毛笔字已经不是糊口之具,更不是进身之阶,正是由于这样,在这门艺术的道路上,就根本没有向别人讨好的必要。除了艺术的追求而外,别无他想,因而在艺术的态度上也就不得不纯洁了,所以我有了充分的自由。”其人格、笔墨在“游”的心态下所形成的第二自然,便是他性情的真色。他曾说:“我一直把写画当作玩,所以没付什么代价,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我也不是那种刻苦学习的性格,很巧合,赶的时候好,有用了。”他在艺术中的“游”将其人格中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