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转变激活千年瓷都
2010/5/14 20:17:09
景德镇正致力于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由单纯陶瓷生产向旅游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转变,由一陶独大转变为多业并举。
景德镇是闻名世界的瓷都,是中国最古老的工业发祥地之一和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去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中,江西景德镇名列其中。作为一个以瓷立市的资源型城市,景德镇如何延续“千年瓷都”的历史?如何转身寻找新的发展动力?记者沿着瓷都的老街里弄开始寻找答案。
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
抵达景德镇的第二天早晨,习惯睡懒觉的记者难得地起了个大早。推开酒店的玻璃窗,一阵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窗外,是群山环抱、绿树环绕的城市,天蓝、云白、鸟语、花香……与记者来之前所想象的景象大相径庭。
景德镇因瓷而名,以瓷而盛。了解景德镇,自然要先了解景德镇的陶瓷。穿过酒店前面的瓷都大道,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中,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下,一条小径曲曲弯弯。沿着小径前行数百米,一座集古窑址、古作坊、古建筑为一体的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就呈现在记者面前。我们对景德镇的采访由此开始。
记者到达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时,正赶上明代葫芦窑复建工程——窑房复建开工仪式在博览区内举行。据悉,这是继去年成功复烧清代镇窑之后,景德镇市为再现千年制瓷历史的辉煌,保护和利用优秀的陶瓷文化遗产,再次复烧古代典型瓷窑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有关部门还在当天下午举行了景德镇明代葫芦窑窑炉营造专家论证会。
据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管理处主任、景德镇市古窑民俗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武平介绍,2009年10月19日至22日,他们成功复烧了世界遗存的唯一一座传统大型蛋形柴窑、始建于距今约300年的清朝乾隆初年的景德镇镇窑,而今年,不但要在6月12日的全国文化遗产日和景德镇陶瓷博览会期间再次复烧清代镇窑,还将复烧明代的葫芦窑,并计划今后逐年复烧景德镇历代的典型瓷窑。
“复原各种典型瓷窑并进行传统柴窑烧炼,不仅可以保留和抢救将要失传的景德镇传统名瓷制作技艺,对加强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保护,发掘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发展景德镇文化产业经济都具有重大意义。”景德镇市文化(文物)局局长江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江华看来,陶瓷文化不仅是景德镇的优势所在,也是其他城市无法复制的稀缺资源。景德镇应该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挖掘并展示出来。
“对于陶瓷产业来说,文化是一种更为稀缺的资源,也是景德镇这块锻造了千年的金字招牌的优势。”他说,千年不断的窑火,不仅创造了景德镇辉煌灿烂的陶瓷文化,也为景德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国家旅游局曾这样评价景德镇: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已经出土的和仍然埋藏着的极其丰富的古代瓷器制品,更难得的是仍然遗存着古代特大规模、相当完整复杂的瓷业体系。这一庞大的瓷业体系是由原料产地、交通道路、水运码头、作坊窑场、商埠民居、城池衙宇、技术民俗等构成的,堪称人类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保存至今的古代瓷业遗迹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正是基于对陶瓷历史文化资源的认识与把握,近年来,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坚持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致力于陶瓷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使文化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
由单纯陶瓷生产向旅游业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转变
行走在景德镇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调坯的、拉坯的,家家户户都在做陶瓷。在老城区一条蜿蜒的里弄里,透过两边老房子斑驳的木门,记者见到的是一幅幅隽美的画面:古老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