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有个“鬼”市
2011/4/13 21:40:25

只在周一凌晨开市天一亮就收摊
  景德镇有个“鬼市”!听起来很吓人啊!究竟是什么玩意儿?一位媒体同行告诉记者,原来,就是古玩早市。天未亮,大家开始打着手电筒摆摊淘宝。天一亮,大家都收摊,交易也就结束。非常诡异,因而,在行内又被称为“鬼市”。
    俗语说:乱世黄金,盛世古玩。瓷都景德镇具有着底蕴深厚的陶瓷历史文化,相信古玩市场也非同寻常吧。近日,记者就对我市古玩市场进行了一番探访。
                                                          只在周一凌晨开市
    4月4日,又是一个星期一。清晨5时,已有20余年收藏经验的古瓷片收藏家徐安国连早饭都没顾上吃,就直奔国贸广场。他穿过一条临街店面,一个地摊市场豁然在眼前。
    人们打着手电筒,三五成群,或蹲着细细把玩物件,或红着耳根子讨价还价,或站着看热闹。沿道铺开的蛇皮布上,是一堆堆古瓷片、书籍字画、铜器木雕……这里便是“鬼市”。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市场大约有两条道,呈一个倒“L”形。一条道上全部是古瓷片的摊位,另外一条道上就是杂项混杂的摊位。摊贩们把自己的货物散放在地上,一片一片地连接在一起场面甚是壮观。据国贸广场的物管告诉记者,这里摆了约有400多个摊位。
    “鬼市”形成于何时?徐安国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在景德镇饭店门口出现了瓷都最早的古玩早市,这便是“鬼市”的前身。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这个“鬼市”转移到了人民广场一带,并逐渐形成了规模。
   
摊贩大多是农民
    据记者了解,来“鬼市”摆摊的摊贩大多来自于景德镇周边地区来景务工的农民以及部分下岗工人等。他们的货源,主要从附近乡村收购,而赝品则来源于市区樊家井、筲箕坞等几个规模很大的仿古瓷生产基地,古瓷残片则在散布于全市城乡的建筑工地及未受保护的民窑遗址等处挖取或拾取。
    一位曾来“鬼市”淘宝的藏家李申盛告诉记者,景德镇实际上是建立在古代窑业废墟上的城市,无论什么基础建设,只要动土,就可能会出土大量古瓷片。目前货源主要来自老城区斗富弄和戴家弄的改造和昌江两岸的河堤工程等,这些地区主要出产青花瓷片,而宋元古瓷片则主要来源于湖田、湘湖、银坑坞等郊区。这些古瓷片因其严重残损,绝大多数不具备文物价值,但却是初学者观摩学习的重要标本。正如这位藏家所说,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了陶院的学生前来淘宝。
    此外,在“鬼市”买卖双方都使用“行话”。
    比如:1毛是10元的意思,而1元则是100元。
   
“鬼市”红红火火
    每个星期一的凌晨三四点钟,是国贸广场古玩早市开市迎客的日子。尽管初春的早上凉风嗖嗖,但一大清早,这里却是人头攒动,在国贸广场有限的地盘上,摆了上百个摊位。
    “每逢周一,这里的古玩早市就会被挤得水泄不通。”带着调侃的语气,徐安国说:“那些靠眼力‘吃饭’的收藏者,都能在古玩市场淘到‘宝贝’。”    记者看了看表,此刻已经到了7时,快临近收摊的时候了。记者看到,现在的早市特别热闹,赞叹声此起彼伏,询问价格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在现场记者发现,除了古瓷片的价格稍低之外,很多古玩的价格都是百元左右,古瓷片的成交十分活跃。
    一位来自都昌的中年妇女在这个市场摆摊已经5年了,“虽然收入不多,但总比坐在家里强”,自从丈夫没事做后她就来这里摆地摊,由丈夫下乡去收购古玩,现在她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她告诉记者,每次摆摊也就是交5元钱给管理处,价格上还能接受,而这个市场的人气正在逐年上升,所以就是天气不好也要来。
   
正规市场冷冷清清
    而离国贸广场不远,处在陶瓷大世界里的古玩城,那里的人气已经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尽管在市场的入口处有显著的“陶瓷大世界古玩城”标志,但却并不能提高这里的人气。当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