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市场调查 春节零售市场火暴
2012/1/31 21:45:00
春节临近,几十万“返乡团”为陶瓷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这给景德镇的陶瓷市场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于近日走访了各大陶瓷市场。对节前陶瓷市场的境况进行了一番调查。
批发少了,零售多了
记者首先来到位于人民广场附近的国贸陶瓷市场与金昌利陶瓷市场,这里人并不是很多,平日市场内随处可见的陶瓷装箱、装车工等也难觅踪影。店主刘先生向记者透露:“一过元旦,来这里逛的顾客就逐渐变少,店内的陶瓷批发量也渐渐下降,现在离过年不到10天了,基本上一天也难得有一位批发的客户,从往年的经验来看,这种情况一直要持续到年初才会逐渐好转起来。”不过刘先生也提到:“这段时间陶瓷的零售额却大有增长之势,以前店中每天零售量也就在几套左右,而今天,仅一个上午,店里就卖出了十余套茶具。另外,一些与龙有关的陶瓷市场行情也极好。”在接下来的走访过程中,大多数店主的描述与刘先生的基本相同。“批发量减少”“零售额有所上升”“和龙有关的瓷器大多卖得还行”成了他们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句。在问及什么类型的瓷器市场比较好时,他们大多回答茶具和餐具。店员利小姐就告诉记者,许多来店里的客人基本只关注这两种类型的瓷器。包装精美的中低档茶具尤其好卖。
与国贸和金昌利状况比较相似的还有中国陶瓷城。当被问及现在店里每天的收入情况时,店主吴小姐谨慎地表示:“虽然零售量增加很多,但是依旧无法和平日的批发量相比,不过,陶瓷零售的利润比较大,因此,现在每天的收入还过得去。”与前几个陶瓷市场相比,樊家井仿古陶瓷市场则显得有些冷清。在樊家井,稀少的人群中基本没有来此买瓷器的顾客,很多店铺甚至已经关门。在此开了12年店的余先生告诉记者:“平时还有不少人过来‘拣货’,而一到快过年,基本无生意可做,一天到晚也卖不出一件瓷器。”
春节市场潜力大“返乡团”中藏商机
长期以来,景德镇的陶瓷都以“外销”为主,随着春节的临近,一些从业人员的停工,以及外销形式的停摆,加之一些物流公司的节前休假,导致许多外地订单无法正常发货,必然会对陶瓷的销量造成冲击。
在走访的过程中,不断有店主对记者说:“平日里跑会的老顾客,每次来店里一拣就是几千元的瓷器,而现在,他们也要在家里过年,因此,大多数人都停止了跑会,所以店里的批发量才会下降得这么厉害。”跑会的停摆,以及一些销往外地渠道的,成为了陶瓷市场批发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与此相反的是,年前的“返乡团”给陶瓷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商机。大多数回乡过年的景德镇人都会考虑带上一两件瓷器作为礼物来年送给同事、朋友。而选择的范围一般是既美观、又实用的餐具和茶具。
就拿“返乡团”购买陶瓷礼品来说,金昌利陶瓷市场里的店员刘小姐就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你去火车站、汽车站看看,每天那么多返乡的人,如果他们每人能带上哪怕是一套餐具,所带来的营业额就十分可观。”以江西省政府2011年发布的数据为准,景德镇在外务工人员的数量接近30万,假定每个人花上100元用于陶瓷礼品的购买,那么就有3000万元的商机,这还不包括在景工作和学习的外地人口。仅这一块市场而言,就大有文章可作。
记者注意到,国贸,金昌利,中国陶瓷城这几个市场虽然早在建立之初就把陶瓷批发作为主要的销售手段,但是它们依然十分重视陶瓷零售,市场内可供选择的茶具与餐具样式繁多,因此,当春节临近时,“礼品瓷”需求给这几个陶瓷市场的零售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陶瓷城,由于其地处西客站旁边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