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唐三彩博物馆
2011/11/25 22:53:43

    涧东路上的唐宝斋,正是筹建中的洛阳大唐三彩博物馆之所在。
  展柜中有贵妇俑、侍女俑、文武官俑等各类三彩人俑,有的魁梧挺拔,有的丰盈端庄,有的高贵典雅,或长裙飘逸、薄衣轻纱,或略施粉黛、载歌载舞, 让人沉迷其中;三彩马气宇轩昂、神气十足,加上斑点绚丽的彩釉,给人一种不同凡响的感受;形态各异的三彩骆驼,有的嘶鸣、有的前行、有的跪卧、有的驼载着 货物,好像让人回到了古时的丝绸之路……
  走进这座唐三彩的艺术殿堂,让人生出“梦回唐朝”的遐想。
  “唐三彩的传承保护,仅靠业内人士的努力还不够,还应引起更多市民的关注。”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唐三彩工艺美术大师高水旺说,虽说400多平方米的展厅有点小,展出的唐三彩器物只有100余件,但还是想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了解洛阳唐三彩及河洛文化的场所。
  “唐三彩不仅仅是简单的三个字或一件器物的代名词,它是历史文化与精湛技艺相融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水旺说,博物馆内除了展示唐三彩成品之 外,还向人们展示了制作唐三彩所需的材料及浓缩版的唐三彩制作工艺模型。这几年,他坚持开展唐三彩科普观光活动,设立了多元文化创意产业青少年科普教育基 地,让孩子参观了解并亲手制作三彩。
  这些年,高水旺在唐三彩的造型、工艺、配方、题材等方面不断研究创新,已制作出500余种品种不同的唐三彩工艺品,他将我国流失海外的一些三彩艺术品进行复制,将在大唐三彩博物馆分批次展出,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唐三彩这一艺术珍品。
  石文化博物馆: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记者 陈小琼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石,天作地合的产物;石,大自然亿年淬炼的杰作。
  读石如读史。石头的千姿百态,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石头的斑斓色彩,是大自然的印记,石之变换奇巧的纹理,正是沉淀了的大自然的信息。
  正在筹建的洛阳石文化博物馆,青砖蓝瓦的徽派建筑风格结合现代艺术潮流,雄浑大方又不失精巧典雅,与其西边的民俗博物馆等古建筑群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历史文化氛围。
  提起筹建石文化博物馆的初衷,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博物馆负责人张建升感触颇深:“全国不少城市都有他们独具特色的民营博物馆和私人会所,北 京、杭州的民营博物馆数量更是多达百家,我非常希望洛阳也能有一个成规模的文化产业园或民营博物馆,来展示洛阳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我希望通过石文化博物 馆,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优雅的文化休闲去处,让更多的洛阳人及国内外游客能够了解并喜爱上奇石及赏石文化,也希望通过本馆展示洛阳千年帝都、山水花城的 魅力,为大家提供一个欣赏研究奇石、石刻艺术的平台。
  洛阳石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为6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是一处以奇石文化、茶文化、书画艺术为主题的文化会所,汇集了张建升20余年积累收 藏的中华精品奇石、名家书画、砖雕、石刻和木雕装饰等。博物馆将于2012年4月,即明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向市民及游客免费开放。
  张建升说,届时,博物馆内将展示奇石337方,石刻105方,设国花厅、墨韵厅、百花厅等9个展厅,让游客由浅入深地了解石刻及奇石的魅力。当 然,博物馆还将不定期地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开展石文化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和展示活动,让市民和游客欣赏到珍、美、奇、精的石头。
  牡丹瓷博物馆:告诉你牡丹瓷的“前世今生”
  记者 尹红磊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随着2009年年底牡丹瓷的问世,洛阳人李学武让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永久“绽放”。
  牡丹瓷的工艺得到陶瓷界、文化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