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德 镇 赋
2011/12/8 20:51:52
景德镇者,中国之瓷都,世界之瓷都。国都所在,代有迁徙,唯我瓷都,千年不易。世事沧桑,春秋交替,镇名变更,瓷都永继。举世无双,瓷文化之丰富积淀;中国特色,景德镇乃史册流芳。
史云: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其源久矣!盖昌江之南,有业陶雄镇,人称昌南。东晋陶侃,擒寇于昌南,“遂改昌南为新平”。“景德年制”,瓷艺精湛列榜首,帝号冠名,新平改称景德镇。今古奇观,世人以瓷器称呼中国(1);独一无二,古人以帝年命名瓷都。宋真宗景德年号历四载而更易,景德镇名瓷载誉千年而益兴。水土宜陶,名器天工机巧;瓷母“高岭”,树帜国际史书。(2)中华大地,大小名窑兴衰;唯我古镇,千年窑火不断。董老题句“昌南自昔号瓷都,中外驰名誉允孚”:前辈期望,奖掖有加;郭老兴叹“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后人共赞,诚哉斯言!(3)
或曰:瓷都景德镇,始于天造,成于地利,兴于人和。良有以也。城区不大,处江西东北胜地;人口不稠,辖古县浮梁乐平。东邻婺皖,接古徽之儒商雅气;西靠鄱阳,临沃野之鱼米粮仓。宋代以来,位列中国四大名镇;共和国兴,首选历史文化名城。阳光充足,雨量丰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乃美丽的江南山城。有黄山、怀玉山余脉倚托,钟灵毓秀;通长江、鄱阳湖舟楫扬帆,大浪滔滔。地势周高而中低,并无积水之患;窑火隐逸于林中,形似聚宝之盆。风景美,宜业亦宜家,引八方来客;聚宝盆,秀丽而繁荣,招万里财源。宝哉陶瓷器,美哉瓷都人。技与艺、美与用、内与外、古与今,“两难”并矣,口碑无际;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四如”妙哉,耳熟能详。玩泥称圣手,驱火如有神。巧夺天工,精品多国宝;友谊使者,足迹遍天涯。革命摇篮近,红星照古城,沙陀山下建党早,红军回旋景德镇,“瑶里改编”遗址在,陈毅威名入民心。
古镇新城,现代都市,窑火冲牛斗,火神搏土神。鬼斧神工,是独具特色的火的艺术之城;山青水秀,乃好客盛情的旅游观光胜地。人文景观,古迹名胜,特色古街,生态园林,尤有特产瓷茶酒,吸引古往今来之名士与文人。“买得彩纹杯盏去,从今茶饭有精神”。(4)“水山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5)名瓷之趣,得之手而寓之文。能工巧匠,展才华绝艺;名士文人,积文化底蕴。柳宗元受元饶州之托,代写《进瓷器状》;(6)白居易为京城女立传,诗吟“前月浮梁买茶去”。“素瓷传静夜,芳气满庭轩”:颜真卿下榻云门院,陆士修联句赞鲁公。(7)岳阳楼名句传后世,仲淹公未身临其境;莲荷塘虽已难寻踪,乃范太守亲为民开。(8)王荆公咏诗听讼轩,小露诗才尊长者;岳鹏举题联旸府寺,禅师哲理拨云天。(9)高僧佛印,原籍出家宝积寺;东坡会友,才子豪情溢瓷都。(10)廉县令不买治下名瓷以自律;督陶官大力督陶兴瓷献皇家。(11)沈嘉徵“民困引咎勤补拙”,真情书写《窑民行》。(12)自古贤臣重民意,后来治景要三思。昊十九、宋应星,制瓷说瓷垂青史;崔公窑、周仿古,传世珍品出民窑。(13)扶桑慕青瓷,渡海求师称“祥瑞”;童宾性刚烈,纵身入窑成“火神”。(14)“珠山八友”,续写大师英名榜;月圆聚会,承前启后育能人。(15)道不尽奇才俊彦瓷文化,说不完为国争光建功勋。“景镇产佳瓷,产器不产手。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16)见证瓷都景德镇.自古海纳百川,敞怀开放;美誉口碑书不尽,代代传承创新,春色满园。历史进入新时代,瓷都更添新气象:看汽车飞机与精美瓷器并肩输出;听瓷乐悠扬品古韵新声余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