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厂房“旧瓶”装文化“新酒”
2013/4/30 22:44:20
近日,在石湾跃进路与和平路交界处,一幅鲜红色的招租广告挂在了陶都酒店的显眼位置。“本酒店有办公室出租,可用于陶艺工作室”等三行黄色宋体字在行人看来,甚是耀眼。
恰恰就在上月,这栋楼的对面位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携北纬23度艺术空间柏林艺术馆重新回归石湾,进驻此地的一栋旧厂房中。
而在这些建筑物的附近,和平路一整排的沿街商铺也在加紧“变脸”。
身披桔、蓝、金色“彩带”的凤凰立于路旁,旁边则是一排镶嵌着落地玻璃尚在装修改造的商铺。如果不是不远处仍能看到直冲云霄的烟囱,根本没有人会料到,这里以前曾经是陶瓷厂房。
在石湾陶瓷文化街区区域内,不少民间力量已随着政府的号召,以厂房“旧瓶”装文化“新酒”,动了起来。而通过数年的陶文化氛围的培育,在石湾镇街道内已汇聚了南风古灶、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石湾公仔街等陶文化资源,在石湾打造“陶瓷文化街区”的语境下,形成陶文化的“合力”。
陶文化街区底气何在?资源整合捏出新资源
“目前石湾的东片区依靠三旧改造等措施盘活土地,发展卓有成效,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西片区素来以传统产业和陶文化为依托,目前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一名观察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石湾以打造“石湾陶瓷文化街区”为发力点,集中力量挖掘西片区资源,给城市发展和民间力量参与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而石湾打造“陶瓷文化街区”的一系列设想,底气何在?
作为“千年陶都”,石湾蕴藏的丰富陶瓷文化资源已被世人所熟知。其贝丘遗址、南风古灶等陶瓷历史文化资源,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观光旅游。
一方面是石湾已拥有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则是近几年来石湾对陶瓷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各陶文化节点的建设。这些举措,已让一个个独立的陶文化节点与区域发展融为一体。
目前,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新石湾美术陶瓷厂、石湾公仔街、岭南酒文化博物馆等文化设施资源,逐渐丰富着石湾的陶瓷文化氛围。
在南风古灶,历尽沧桑而窑火不绝,那里至今仍卧藏着一条有五百年历史的古龙窑。2001年,南风古灶、高灶陶窑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南风古灶陆续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获评为佛山新八景之一,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往一睹古灶风采。2009年,南风古灶片区成功获批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0年8月,南风古灶又以“文明传承的佛山模式——陶文化在佛山的现在、过去、将来”案例代表佛山参展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项目。
在旧厂房中重新注入陶文化的元素,对旧厂房的改造率先在这里开启,使石湾的发展与陶文化再次紧密结合。
要打造陶瓷文化街区,人才资源无疑是发展的“主心骨”。石湾现在拥有国家级陶艺大师14人,省级陶瓷艺术大师25人和一大批中青年陶艺家,已形成老中青梯队陶艺人才资源。
另外,数百家陶艺设计、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大量旧厂房,也成为凝聚石湾陶文化资源的一部分重要力量。
政府“发功”穿针引线文化街区有待“连点成面”
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新石湾美术陶瓷厂、石湾公仔街、南风古灶……一个个陶瓷文化符号如果不进行包装和擦拭,就永远只是一个符号。目前,拥有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的石湾西片区的发展,仅仅差一个有力的“杠杆”将其撬起。这一个“杠杆”,正是把这些文化节点打包起来,
形成“合力”的关键。
“从2007年至今,我们一直在做片区内每个陶瓷文化‘节点&r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