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国桢动情短评赞爱徒
2015/12/15 17:09:28
    公元1000年前后,宋瓷与宋词齐飞,华夏之文化由此造极于赵宋之世。
    北宋立都于开封,名窑林立于中原。中国五大名窑,河南独占其三。
    几十年间,为增饰我的“动物世界”,我曾几下河南,却也留下几多遗憾。
  “缘兴故有,缘尽则灭”,佛家向来不说妄言。钧、官、汝的釉色未能很好的装饰我的“动物世界”,却在我的学生李明的手上再造了一个亦人亦神的信仰世界、精神家园。由此,永信大和尚盛赞“达摩有传人”;由此,为师亦常常窃言衣钵有了护持之人。
    后生可畏,古贤先师真的不欺我呀。
                                                      ——周国桢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国帧与爱徒李明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举凡其发自真诚的艺术创作,必然与其全部的知识积淀、个人情感、生活体验等血脉相连。李明的作品最为独到之处首先在于,他虽然同样采取源远流长厚重华美的钧瓷做为其艺术表现的载体,却几乎完全扬弃了传统钧瓷以“容器”为造型主体的传统。李明的钧瓷造型基本以人物为主,偶尔旁涉动物,却绝无盆、罐、碟、瓶、壶、碗等在传统钧瓷中比比皆是的造型。这倒不是李明刻意与这些传统样式划清界限,而是基于一个清醒冷静的现代艺术家对于“艺术”这一范畴的独到理解。  工艺美术大师李明    工艺美术大师李明作品【执灯】        李明凭着他对钧瓷这种艺术媒介的深刻了解,熟练运用钧瓷媒介的各种性状特征,形成了一套富有其个人特色的造型语言。李明所塑造的人物,多以素色的陶泥来塑造人物的头部、面部和手、足,而以陶胎施以钧瓷釉料来塑造人物的躯干部位。因李明所塑造的人物多无头发,故其头顶与面部皆用微润赭褐的裸露陶土来表现,很接近传奇人物气血饱满而红润的肤色;同时,人虽多无顶发,李明却多用质地更粗砺颜色也更深一些的陶泥在人物的眉骨、上唇、下颔乃至环绕整个面缘堆叠出眉毛和须髭,部分人物眉耸如戟、虬髯浓密,自然显现出一种雄浑威严的气势。严格地说,只有在人物的躯干部位,李明才真正运用了钧瓷的工艺,充分发挥了钧瓷釉色、釉质、纹理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瓷网总经理朱东明夫妇与李明      李明的陶瓷艺术人物在躯体上毫无例外地皆施有一层润泽华美的釉质,这些釉质或光洁如玉、或凝固如冰、或细腻如脂,其釉色更是变化万千,有的素白如雪,有的酱黑如铁,有的青蓝似海,有的紫红如霞……更有这诸般色彩的过渡、交融、渗化,可谓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在这些釉色之中,又有冰裂纹、开片纹、融流纹、蚯蚓走泥纹等诸多复杂而微妙的纹理,或似人物衣纹的一部分,或如人物内在精神气度的外在表现,这些纹理与釉色、釉质共同作用的表意化整合,形成了李明陶瓷艺术独一无二的个性化造型语言。  工艺美术大师李明作品【平安佛】 
李明简介:
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绿宝石玉瓷网签约的著名陶瓷艺术家。《自在堂》堂主。1978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1982年毕业,是中国陶艺教育家、现代陶艺泰斗周国桢接受的得意门生。自幼深受父亲的影响习练绘画,传续家学。父亲李智先生以擅画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著称于世,是郑州书院前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少林寺院首任禅画大师。李明大师的陶瓷艺术作品,造型功底扎实,神韵充沛,手法张放有度,刚毅、浓郁、厚重、质朴、个性十足、神形兼备,秉持钧瓷传统的泥、釉、火之工艺特性。铁泥粗胎,釉如蜡泪,倒焰膛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韵要变。在他的作品中粗里见力量,笨里见精神,憨里见灵气。有着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创新是他创作上唯一的动力,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强烈的艺术冲动和激情四溢的艺术张力。禅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