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神话背后的稀缺乱象
2013/4/29 15:00:07

  金证券·张小北淘古记8 
  小北喜茶,生意冷清时,常在工作室自沏自饮,图个清静快活。话说这天,小北正忙着品茗,门铃响了,是常客马大嘴。
  “瞧北哥这日子过得真是赛神仙,羡煞小弟也。”马大嘴边打趣边往屋里挤,“打小算命先生就说我脚板有痣,一生都得东颠西跑,还真是说对了,我真是劳碌命,比不得北哥啊。”
  “切,就我这还神仙呢,愁仙还差不多,这生意要再不开张,我很快要学习圣人颜回,吃碗稀饭不饱再吞碗水了。”
  “没跟你借钱,哭啥穷。”宾主落座,大嘴端起茶海上那只紫砂壶,左看右瞅,问到:“北哥,你这壶不错啊,哪整的?”
  “那是我一江苏朋友送的。上次我过去办货,特地还跟着去宜兴转了两天,现在我啊,还真像古人说的,不可一日无此君咯。”
  “哎呀,那今天我真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了啊。”
  “怎讲?"
  资源“稀缺”:囤泥年赚上百万
  “最近我这儿正好有个朋友找我打听这紫砂,他想收几把好壶。据他说,目前这紫砂壶的行情是一天一个价,发疯似的往上蹿,所以他也想跟一票。北哥既然去取过真经了,要不今天也给叨叨?我也学两招。”
  小北接话道:“那你今天算来对了,这回去宜兴,着实长了见识。”
  “北哥给说说,这投资紫砂壶有什么门道?是不是也跟咱们玩瓷一样,处处是陷阱啊?”
  “说对了!反正你记住了,越是市场追捧的东西,越是机关重重。有句话说得好,人多的地方就是江湖了。不把这其中的门道摸清就贸然下手,一定交学费。”
  小北拿起茶海上的紫砂壶,托在手上接着说到,“这紫砂壶不比瓷器,有好些个误区先要认识清楚。”
  “首先一个就是稀缺性的问题。为什么现在紫砂壶这么贵?大家都说这宜兴丁蜀镇黄龙山的紫砂矿快给挖空了,所以这价格能不涨吗?但实际情况怎样呢?其实,目前这黄龙山的确是停了矿,但那也是当地政府为了调控紫砂产业热度的权宜之计。这就跟茅台酒、中华烟的适量限产是一个道理,并不纯是资源断档的原因。而且还有一点也要注意咯,前十几二十年,那些流通到市面上的矿泥,还多得是呢。我这次去宜兴,就有幸去了几家囤泥的商家参观,那紫砂矿石堆得都像小山似的。据当事人估算,当地这些囤起来的泥料就按目前这种制壶的消费速度,至少还可以维持十几年以上。你说说,这十几年下来还能产多少壶啊。所以说这鼓噪出来的所谓稀缺性,怎么看都像是个概念的炒作。”
  小北呷了口茶,抹了抹嘴巴说,“不过,囤泥也真是一个导致上涨的因素。这些商家现在都惜售了,一般情况下根本不往外大量卖泥料。好些囤泥的商家本身就是制壶户,泥料就自家用用,其他的全堆在那里等着升值。据说有几个囤泥的大户,前些年是当地混得最惨的,就靠倒腾泥料赚点小钱,现在可就大不同了,随着矿口关张,这些人摇身一变成爷了,每年光手上囤泥的溢价就可以赚上百万,真算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还有一个很普遍的错误概念也要拎清,就是泥料本身的价值问题。一般这好壶用好泥,好泥价格贵,所以壶也就应该贵,大家都心照不宣按这个逻辑来说事。其实呢,据当地制壶的人自己说,这好泥差泥是有所区别,但具体用到一把壶的泥料上讲,好泥和差泥的价差往往也就几十块上百块而已,哪有吹得那么邪乎!”
  名人难求:市面无货“助工”走俏
  “这里面的学问不小啊!”大嘴啧啧道。
  “还有更大的学问呢。现在投资紫砂壶的玩家,买货首先看的不是做工和泥料,也不是年代,第一考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