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惊现中国最早白瓷
2011/7/28 20:34:35
曹操墓出土的青瓷罐
范粹墓出土的白瓷
引子
1949年前,殷墟15次考古发掘,共发掘隋唐墓175座,出土不少隋唐瓷器。
在殷墟的阴影下,相州窑比鸿毛都轻。
这批瓷器,至今无人研究,无人整理,至少无人公开发表考古报告。
1949年后,安阳至少发掘北朝、隋唐墓175座以上,同样出土了不少瓷器。
最初,人们追问:这些精美的瓷器到底是哪个窑口的产品?如果产自安阳,窑址究竟又在何方?
在安阳桥畔,考古工作者在1974年、2006年、2008年,也曾就同一个瓷窑遗址前后进行过3次抢救性发掘。
掌握了一点儿资料,初步判断该瓷窑遗址是相州窑遗址;安阳附近北朝、隋、唐古墓所出瓷器,大都应该是相州窑的产品。
但是,相州窑依然比鸿毛还轻。
先是被压在安阳电池厂下。
安阳电池厂倒闭,土地出让,房地产商开发楼盘,相州窑又被压在钢筋水泥浇筑的超高层建筑下。
都晓得安阳电池厂下埋着相州窑。
但是,相州窑不是国保、不是省保、不是市保甚至不是区保(县保)。
房地产商把地面都硬化了,把大坑都挖了。
挖出不少瓷片,乃至比较完整的瓷器。
甚至工地旁的街区,都在叫卖“新鲜出炉的相州窑”。
不知道到底挖出了多少,不晓得多少流进了民间收藏者的手里。时至今日,至少在安阳的古玩市场、至少在某些收藏家的手里,还是非常容易见到甚至买到的。
当全安阳城几乎都晓得扒出来了一个相州窑时,考古工作者终于进场,启动抢救性发掘。
在利益的驱动下,相州窑比鸿毛都轻。
在一座古代瓷窑上,建起一座座超高层建筑,相州窑只能如鸿毛一般,飘然升天。
相州窑,生得比泰山都重,死得比鸿毛都轻……
曾经,纪年确切的最早白瓷在范粹墓
范粹,史书无传。
相州窑一如范粹,亦不见文献记载。
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中国陶瓷史上有明确纪年的、时代最早的白瓷。
墓志云:范粹“以武平六年四月廿日薨于邺都之天宫坊。春秋廿有七。以五月一日迁厝于豹祠(西门豹祠)之西南十有五里”。
由此可以断定:中国白瓷之诞生,至迟在北齐武平六年(575年)之前。
以“薨”陈述一位27岁(按现在的说法,也许还不满26岁)青年的辞世,以致《墓志铭》控诉“昊天不吊(苍天不怜悯保佑)”,“歼我良人,如何不淑”云云,这位史书无传的青年在北齐一朝的非同凡响,就此已可窥一斑。
《墓志》说范粹“资灵川岳,禀气辰昂。方逞龙骨,已振凤毛。爰自千里,超拟三事。将许比德钟繇,伦功邓禹,共羊祜以连镳,与卫清(卫青)而并鹜”,也许并非虚妄之辞;对照《墓铭》再说“承□建国,在社笙茅。雄图謇謇,德音昭昭。公侯载诞,神仪允穆。节比贞松,才侔劲竹”,青年范粹已然成为北齐末年的精神领袖。
而《墓铭》“埏门(墓门)忽掩,何日言归”戛然作结,也确乎反映了一个时代对英雄的声声呼唤。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范粹在北齐、北周“大决战”前夜,不幸辞世。
两年之后,北齐灭亡。
再过4年,杨坚代周自立,隋朝建立。
倘若“方逞龙骨,已振凤毛”的范粹有幸与杨坚相逢,至少范粹不至于落得个史书无传吧。
范粹,北齐“边城郡边城县(今河南光山县)人”,“齐故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新除东雍州辞世太傅卿”,以27岁的年龄,位列三公,已然走上北齐政权的中心……
上天,把天下留给了杨坚,将白瓷留给了范粹,“厝于豹祠”。
一个&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