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清水河800多年瓷艺的守望者
2015/2/8 21:21:55

    风水宝地黑矾沟   
    “黑矾沟,出黑矾,还有著名的花大盘。火罐钵钵油灯盏,花碗、盘碟、浆米罐、酒盅、瓷砖、大磨盘……”。建国初期,清水河县一位著名的艺人牛培绪先生的这段精彩的快板书道出了清水河县的黑矾沟是一个盛产陶瓷的地方。黑矾沟,坐落在黄河岸边,是一个山大沟深的小山村。不过,这里至今有保存尚好的宋、元、明、清古窑址群20多座,2008年的时候,这些古窑址被国务院“三普”办公室列为重大新发现之一。说起这黑矾沟的历史来,清水河县文化馆的馆长王增文是这样向记者介绍的,他说,别看这个小山村很偏僻,但是,这黑矾沟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地方,而是一个盛产日用白瓷的地方,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以瓷业为生。黑矾沟的陶瓷生产规模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粗放型到精细实用型的转变过程,尤其是以张氏家族的业绩更为突出。历经十一代人的努力,黑矾沟的白瓷在上世纪末,代表清水河的建材产品大批量地进入了北京“亚运村”,并出口到日韩等国。不但如此,黑矾沟的优质粘土在全国那也是很有名气的。建国后,江西的景德镇,江苏的宜兴,湖北的黄冈,河北的邯郸等地的专家曾多次来到黑矾沟实地考察,对这里制造陶瓷的原料土是赞不绝口。   
    “黑矾沟古窑址群的发现,对研究宋、元、明、清时北方瓷系以及蒙、汉交界处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文化,民族风情等诸多方面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5月20日,站在黑矾沟南面山顶上的王增文指着脚下的古窑址这样对记者说。黑矾沟位于清水河县的西南部,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隔黄河相望。记者看到,这些古瓷窑群坐落在一条长约2500米的季节性河谷内,坐北面南依坡而建。在周围的一些村子里,许多村民的院子里堆放着各种各样的陶瓷缸,有的村民甚至把这些大缸并排连起来当作了院墙。在村民张三娃老人的窑洞里,记者看到各种各样的陶瓷日用品应有尽有,老人看到记者对这些盘碗十分感兴趣,便嘿嘿一笑说:“你要是不嫌沉,走的时候拿上两个,你们城里人看这些稀罕,咱们这村子里的人根本就不当回事。”说到这地方的陶瓷时,这位土生土长的老人显得有些兴奋。他说,20多年前的时候,这一带是很热闹的,加上流动的人口足有近万人,每天来拉运陶瓷的车辆一排一大溜。“那个时候可红火呢!人多干啥都能挣上钱,不像现在,见个生人(指外地人)都难。”而王增文介绍说,黑矾沟的古瓷窑址是我国北方“瓷州窑”系列的杰出代表,清水河陶瓷历史悠久,从近些年的考古工作中出土的一些文物推算,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之前,距今至少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在国内的影响力较大,而曾经的辉煌通过这些古窑址依稀可见。   
    说到清水河县的陶瓷,就一定要提到居住在这里的张姓人家,因为正是张家的一大批老艺人成就了清水河陶瓷的一段辉煌岁月。张家瓷艺在黑矾沟颇受推崇。从张发开始的后六代人仍孜孜不倦地追求,含辛茹苦地探索,为振兴内蒙古陶瓷和清水河制瓷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家的第八代陶瓷手艺传承人张志义和张四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公私合营”后,就一直担任清水河陶瓷厂的多种职务直至退休。据王增文馆长说,就在去年,县里的文化部门在拍摄《张家瓷艺》的时候,年逾九旬的张志义老人还为他们亲手制作了黑矾沟远古时代所生产的陶瓷系列产品呢!   
    这里特别要提到已是古稀之年的张选老人,他从1956年开始一直在清水河陶瓷厂工作,先后担任工艺车间、新产品研制办主任和清水河建筑陶瓷厂厂长,是中国陶瓷协会内蒙古分会的理事。2007年,张老先生荣获了“内蒙古自治区十大陶瓷工艺美术家”的荣誉称号。张老先生心灵手巧,直到现在仍能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