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产“金砖”的祝甸古窑址群
2017/11/8 12:35:20

 
      新落成的祝甸古窑文化园所在的水乡锦溪,可谓人杰地灵,古韵悠长,这里历来盛传这样一个说法:“三十六顶桥,七十二只窑”。据记载,锦溪窑业始于明代,发展于清代,并在这一时期迎来鼎盛。这里曾经遍布制作金砖的窑厂,其金砖文化和古窑文化也成为锦溪历史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1月8日,作为昆山首批11个乡村旅游发展试点村之一的锦溪祝甸村迎来了重大时刻,这一日,祝甸古窑文化园举行了隆重的开园仪式。意味着,昆山力图将祝甸打造成为砖窖文化体验乡村休闲综合体的第一步已经完成。
 
      据了解,新落成的祝甸古窑文化园所在的水乡锦溪,可谓人杰地灵,古韵悠长,这里历来盛传这样一个说法:“三十六顶桥,七十二只窑”。据记载,锦溪窑业始于明代,发展于清代,并在这一时期迎来鼎盛。这里曾经遍布制作金砖的窑厂,其金砖文化和古窑文化也成为锦溪历史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祝甸现存明清古砖窑十余座
      首先,可能很多人不禁会问,何为“金砖”?金砖也称御窑金砖,是中国砖文化的最佳物质载体,代表了皇权对砖这一建筑材料的最高要求,可谓是中国传统窑砖烧制中的珍品。金砖因其尺寸较大,质如墨玉,“其声敲之如金玉石磬”,加工周期长达“凡百三十日”而更加令人叹为观止。以土为坯,以木为燃,以火为窑,以水为窨,以金为质,华夏名砖集五行之大成者,非金砖莫属。
据记载,在历史上,锦溪的男子多以烧窑为业,且有较为细致的流程分工。这些砖窑大都由殷实人家投资兴建,后招募劳力,手工操作。而且,对于窑址的选择,极为讲究,必须建于交通方便的河道沿岸,以便船户装卸搬运。
 
      值得一提的是,锦溪窑业大都集中在苍茫一色的长白荡西侧,一座三面环水、景色秀丽的滨水村落——祝甸村,这里有着悠久的烧砖历史,现存明清古砖窑十余座。此外,祝甸古窖址群也是江苏省境内分布密度最为集中的一组古窑址群。
 
      每座历经世事变迁的古窑都由一根烟囱、一个小土山一样的主窑体和一个窑房组成,窑房直对着浩瀚的长白荡,此时看来古窑犹如一叶帆舟,在水一方。
      延续千年不息的锦溪窑火
      如今,生产金砖的古砖窑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已不复存在,而昆山却因对古窑文化的特殊情感,建成了祝甸古窖文化园,延续着千年不息的锦溪窑火,使江南古窑的原貌获得了一份美好的收藏。
 
      2015年10月,由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担纲设计的锦溪祝甸古砖窑文化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分一期砖窑主体改造和二期民宿酒店建设两部分。砖窑主体改造建筑面积为1650平方米,目前已完工。其实,这样的保护性改造,也正使得具有滨水生态和砖窑文化双重优势的村落重焕生机。
 
      据了解,祝甸古窖文化园是由昆山市城投集团投资2000万元,在不改变原有结构和风貌的前提下,对砖瓦厂进行加固处理和创意改造,并植入众创空间、培训学校、餐饮休闲等功能,集KAB青年创业孵化中心、旅游创业大赛、旅游项目孵化、文创基金引进、非遗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江南水乡文化创意产业园。
 
      此外,其还在砖瓦厂集体建设用地上新建10栋与周边村庄民居风格一致的民宿,带动村民对自有建筑进行自发地保护与更新,展现昆山乡村旅游的新风貌。该民宿项目预计今年12月建成投运。
      届时,此处将变身成为一个砖窑文化体验乡村休闲综合体,将KAB青年创业孵化(昆山)中心、砖窑文化体验、特色民俗、农事体验结合于一体,实现传统与现代碰撞。
      开园签约项目助力昆山旅游打造“国际范儿”
      在旅游业逐步上升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大背景下,昆山旅游再扬风帆,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