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汝窑的复兴之路
2018/1/19 11:07:17

      1957年,周恩来总理做出指示,“要恢复祖国历史名窑生产,首先要恢复汝窑生产和龙泉窑”。
      建国初期,百废待举,一个共和国的总理,日理万机,为什么会专门对汝窑作出批示呢?
      汝瓷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历代古董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罕之器,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美誉。
 
汝瓷作品《荷花碗》 作者:朱文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上世纪50年代,一些外宾来中国访问,其中有些喜欢中国瓷器的,找到外交部当时的外事人员,向他们要“雪拉同”。外事人员不懂,就回答说:没有。对有些不是很熟悉的外宾说没有,也就算了。但后来,有位苏联专家也要“雪拉同”,大家就重视了,不能回答说没有。苏联专家拿着茶杯说:就是这类东西。外事人员说瓷器嘛,我们有著名的景德镇、唐山的瓷器。拿最好的给他们看,他们却说:不是,直摇头。后来,外事人员到故宫陶瓷博物馆问陈万里。陈万里是中国青瓷专家,他喜欢中国陶瓷,《中国青瓷史》就是他写的。那些外事人员到故宫博物馆找到陈万里。那时候陈万里已经70多岁,当他知道苏联专家一定要“雪拉同”,就笑了起来:“雪拉同”就是我们青瓷嘛!在中国的宋朝,青瓷出口到东南亚,后来到法国。法国人对青瓷非常喜欢,认为是世界上的珍品。当时法国很流行一个小说,里面男主人公是个牧童,名字叫“雪拉同”,他的衣服颜色像青瓷一样,淡青色,一年到头穿这种衣服。他就像中国的西施一样有名。大家说就叫“雪拉同”吧。这样就叫开了。后来,欧洲这些国家都叫“雪拉同”,美国也叫“雪拉同”,青瓷就是“雪拉同”。
      这件事周总理知道了。当时,他决定叫轻工业部赶快恢复青瓷。他说,中国五大名窑都要恢复,外国人来访问中国就要看这些东西。
      半个多世纪以来,汝州的工匠们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为恢复汝瓷,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终于叩开了汝窑那神圣的殿堂,向共和国总理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今天,在汝窑的故乡——河南汝州,跨越千年的隔空喊话,让我们又重新回眸,把目光锁定在让世界为之叹服的——中国汝瓷。
      青瓷之美,美在灵动。
      汝窑是古人遗留人世最美丽的瑰宝,它是自然的灵动,复古的美学,是后世仰慕追寻的典范。
      大自然是最神秘的设计师,她用最为普遍存在的铁元素,给了汝窑美丽而不妖娆的样貌,或作碗,或为瓶,素雅而沉静,莹润而淡泊,一袭清雅,有天地之大美,又带着诗的优雅,词的韵味,温润纯朴,若平湖之水,宁静而致远。宋人对现实生活的专注和讴歌,技术的精进和气质的娴雅,成就了汝窑,也开创了汝州制瓷业前所未有的繁盛。
      北宋时间,北方烧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时属直隶州即现今的汝州市),当时汝州辖郏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地。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窑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并形成南北两大瓷区;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一带;南北从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到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到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鼎盛时窑区达到了300多处。这些佐证足以证实,在宋代,汝州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面朝黄土背朝天,厚重的农耕文化,为汝州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创造源泉。物产丰富的汝州,文化积淀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汝州制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