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手》——后记
2018/12/4 17:28:41

      当今数码、媒体、网络等科技的高速发展,正以渗透的方式改写着社会的文化生态,生活环境的改变引发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民族传统工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特殊的境遇下,当代龙泉青瓷工艺的传承迫切需要新思想的引领,需要积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以实现传统工艺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转型升级。龙泉窑传统烧制技艺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陶瓷传统手艺这一文物质文化不仅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理论问题。如何传承青瓷工艺?又如何创造时代的青瓷?这些都需要手工艺从业者、教育家和文化人士的共同参与,需要以历史的眼光重树时代青瓷的文化价值观。
 
      记得是2006年,“徐朝兴从艺五十周年回顾展”曾在中国美术学院举办,活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肯定。时隔十年,徐朝兴先生已年过七旬,仍立志担当,心系青瓷,身体力行,谋划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青瓷.传承.复兴暨徐朝兴从艺六十周年作品展”,冀望通过一场特殊的展览和研讨来寻找龙泉青瓷艺术的时代文化脊梁。近一年来,师徒们十余次集聚龙泉大师园,共商展览研讨会相关事宜,组织团队遴选作品,委派策展团队赴中国美术馆商议场地展陈,一路走来既有艰辛也有喜悦。余在高校组织策划手工艺学科展览二十余年,对于展览、研讨会、出版书籍等流程略知一二,因此,便主动承揽了该展的相关任务。这次活动从展览的场域和性质而言是一场新的考验,然不管如何,余当尽绵薄之力,已报三十余载师傅的知遇之恩,正是因了这一机缘,手中便有了这部沉甸甸的文集。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文集,而是一本凝聚人文手艺鲜活思想的书。书名为“上手——一场有关青瓷的跨界对话”,凭借着不同视角观看着青瓷手艺的本体,通过多维度体验的探讨去挖掘青瓷文化的故事,希望该文集能给大家带去一种人文的手艺清风,打捞起时代青瓷手艺的记忆。书籍选取“手、时间、泥土、温度、青、劳作、生长”七个关键词为章节,集体撰稿、采访、自述、对话的多元编辑方式,咀嚼青瓷手艺的核心问题,目的在于构架起一张全新视角的青瓷文化的三维地图,绘制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青瓷手工艺文化的路线图。
      本书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聚集上述七个关键词展开跨行业,跨学术领域的文化对话,是一场来自不同领域的热爱并关注青瓷人士的思想碰撞。邀请的专家包括工艺美术师、陶艺家、理论家、作家、书画家、高校教师和文化学者等,期望从多元的超越时空的对话中,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青瓷手艺”的关系,探寻民众对“青瓷手艺”的期待,明晓世人对当下“青瓷手艺”现状的批判,洞见不同人眼中的“手艺”观。总体而言,本书以“青瓷”作为探讨的对象,用“一场有关青瓷的跨界对话”为平台,超越看单一层面的文化撰稿模式,是一本兼具思想价值、社会意义、时代风尚的青瓷文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每一种手工艺术的背后,都凝聚着手艺人对材料、工艺、思想表达的智性体悟,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流淌着匠者的体温,并徐徐散发“人文精神”的芳香。
      对于青瓷的认识,角度的不同会有许多不同答案。青瓷的人文精神不止于工艺与釉色视觉审美体验,青瓷是泥土在窑火中熔铸的人文化石,其主要原料为瓷土、紫金石、草木灰、石灰石等。据说这种色泽晶莹如雨过天青的瓷器,最早出现是距今一千多年的以前,由居住之浙江上虞的工匠发现。这种温润如玉的硬质材料艺术,因火的烧造盖上了神秘的色彩,在熊熊窑火冶炼中将美的记忆凝固,幻化为诗一般的人文结晶。温润、碧玉、青翠、清丽、晶莹、雅致、似冰、明净、含蓄、山水等多种视觉的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