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与“玻璃”漫谈
2020/9/11 16:02:02

   
 
任允鹏创意设计 领尚琉璃制作 《璃彩纷呈 五洲合和》
      淄博是齐国故地、陶琉之乡,陶瓷琉璃产业久负盛名,是著名的产区。淄博博山琉璃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行销各地,闻名全国,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很高的声望。元末明初博山琉璃制造业蓬勃发展,明清时期在国内达到了高峰,“鸡油黄”、“鸡肝石”、“套料雕刻”、“内画瓶”等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产生和发展,让博山琉璃成为当时一颗闪耀的明星,博山曾为清宫廷用琉璃制品的重要供应产地,虽历尽沧桑,至今依然璀璨。
生活中,我们常说“琉璃花球”、“琉璃花瓶”、“玻璃杯”、“玻璃窗”,那么“琉璃”与“玻璃”是什么关系呢?有什么异同呢?让我们先看看词典如何释义。
      一、词典释义
      1、琉璃
      根据《汉语大词典》琉璃有五层含义:
      1) 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玉石。
      2) 指用含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黏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 
      3) 指玻璃。   
      4) 诗文中常以喻晶莹碧透之物。 
      5) 指玻璃灯。 
      2、玻璃(glass) 
      1) 古为玉名,亦称水玉,或以为即水晶。今指一种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一般玻璃是用含石英的砂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下熔化、成形、冷却制成。   
      2) 比喻平静澄澈的水面。 
      3) 比喻明净的天空。 
      4) 指酒。 
      5) 指玻璃酒杯。   
      6) 玻璃江之省称。   
      7) 指某些像玻璃的物质。如:有机玻璃;玻璃丝。
      对比词典关于这两个名词的解释,除掉比喻及借指等内容,从材质方面来讲,相同的部分:一是在过去都可以指宝石;二是部分琉璃是玻璃。不同的地方是琉璃过去还指有釉的陶器(陶瓷),如琉璃瓦。过去琉璃的范围更广。琉璃瓦表层的釉就是一层琉璃(玻璃),古籍中把琉璃瓦直接称为琉璃。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玻璃”是指非晶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萤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经高温熔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如我们的窗玻璃、玻璃杯、玻璃瓶罐等。
      而“琉璃”一词主要有两种主要含义,一是古代玻璃的称谓之一,指非晶态无机物质,现在多指艺术玻璃,我们常说的“博山琉璃”就是指这类制品。大学者孙廷铨出版于1664年的《颜山杂记》是我国一部主要记载琉璃制造技术的著作,曰:“琉璃者,以石为质,硝以和之,礁以煅之,铜铁丹铅以变之”,这里的“琉璃”是指“玻璃”。我们常把多色的或纯色半透明的玻璃艺术制品称为“琉璃”。直到今天,在淄博当地仍然把传统玻璃工艺品称作“琉璃”。
      二、源流
      从源流来看,“琉璃”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桓宽在《盐铁论·力耕》中有“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的记述。琉璃一词由梵语 Vaidurya音译而来,当时指天然玉石、仿珠宝玻璃,西汉前古诗文传志中出现的“谬琳、球琳、璇珠、珂玻、火齐、琅歼、琉琳、流离、玻臻”等即指琉璃,唐代以前也写作“流离”或“壁流离”等。唐代以后仍有很多称谓,如药玉、瑾玉、罐子玉、硝子、料器等。“硝子”这个名词流传到日本,至今仍用。“琉璃”一词沿用时间最长,意蕴深厚,应该是这些词汇逐步淘汰选择规范出来的。博山的琉璃产业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