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刻花青瓷具有刀锋犀利洒脱、线条刚劲有力、图案生动活泼的艺术风格。青釉刻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故事纹鼓腹瓶(图一〇)、青釉刻划牡丹纹梅瓶(图一一)、青釉刻划牡丹纹荷口尊(图一二)、青釉刻花交枝牡丹束腰浅碗(图一三)、青釉刻划牡丹纹大钵(图一四)、青釉刻花执壶(图一五)、青釉刻花卷口盘(图一六)、青釉刻花牡丹纹渣斗(图一七)等,均堪称北宋耀州窑刻花青瓷的代表作。
图九:五代至北宋早期 耀州窑天青釉剔花牡丹纹水注 左
图一〇:北宋 耀州窑刻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故事纹鼓腹瓶 右
 
图一一:北宋耀州窑青釉刻划牡丹纹梅瓶
 
图一二: 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划牡丹纹荷口尊 左
图一三: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交枝牡丹束腰浅碗 右
 
图一四: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划牡丹纹大钵 左
图一五: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执壶 右
 
图一六: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卷口盘 左
图一七: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渣斗 右
      耀州窑青瓷所采用的刻花装饰至北宋中期进入鼎盛时期,与此同时,青瓷上的印花装饰也开始出现。印花所使用的模具呈蘑菇形(图一八),以胎泥制作而成,表面有精心雕刻的花纹,入窑烧成后可反复使用。器物成型稍作阴干后,将其扣在模具上,然后用手轻轻拍打,使模具上的图案印到坯体上,脱模晾干后进行修坯、挖足,然后施釉,晾干后入窑烧成。印花装饰多见于盘、碗、洗等的内壁,装饰题材以花卉、婴戏、博古、飞天、飞蛾等较为多见,构图严谨,线条匀畅,纹样清晰。
 
图一八:1 北宋耀州窑青釉模印缠枝菊纹碗 左
图一八:2 北宋耀州窑青釉模印缠枝菊纹碗之印模 右
      婴戏纹是印花青瓷中常见的题材,有一婴戏花、婴荡竹枝、婴戏梅竹、四婴攀莲等。婴孩均体态丰盈、姿态各异,给人以妙趣横生之视觉感受。青釉印花婴戏莲纹碗(图一九),内壁模印结有莲花、莲蓬的一把莲,四婴孩攀住四枝莲茎, 双腿蜷缩,游荡嬉戏。工匠以夸张的手法、对称式的构图,使一幅生动有趣的童戏场景跃然瓷上。青釉印花装饰中偶见印“三把莲”与“赵家”字 样者。铜川市黄堡镇窑址曾出土一件青釉印花海水异兽纹碗,在异兽额头的火珠与眉毛之间阴刻“王”字,颇 显稀有。1989年铜川市黄堡镇窑址曾出土一件青釉印花牡丹纹斗笠式碗, 碗内花间一长方形框内印有“政和”二字(图二〇),政和(1111 - 1118)系北宋徽宗赵佶使用的年号。这种带有纪年的器物非常珍贵,因为它可用作耀州窑青瓷断代的依据。
 
图一九:北宋 燿州窑青釉模印四婴攀莲纹碗 左
图二〇:北宋 耀州窑青釉印花“政和”铭碗 右
      耀州窑虽为民间瓷窑,但由于其产品“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质量精致,所以,北宋时曾被宫廷选中烧造贡瓷。据《元丰九域志》和《宋史》(志第四十六“地理三,陕西”条)载,耀州窑于神宗元丰和徽宗崇宁时期均烧造过贡瓷。1953年北京市广安门外基建施工发现一处窖藏[5],出土瓷器均为耀州窑青釉刻花碗残片(图二一),纹饰有龙、凤和花卉纹等三类。考古工作者对黄堡镇耀州窑遗址进行的大面积科学发掘中,刻龙纹青瓷盘标本均出土于北宋地层,由此得知,北京市广安门窖藏耀州窑青瓷是北宋时期耀州窑为宫廷烧造的贡瓷, 它们应是北宋皇室用器,金人攻陷汴京后,将之掠夺到中都(今北京)。金人于1127年灭北宋后,将北宋皇室官吏三千人及大批工匠从汴京掠到燕京,并以此为中都。
 
图二一 :1 1953年北京市广安门外出土北宋耀州窑刻花青瓷(残片)
 
图二一:2 北宋 耀州窑印鱼化龙戏珠纹碗
      北宋耀州窑刻、印花青瓷以其精湛的技艺对我国北宋和金、元时期各地瓷器烧造均产生过重要影响。其技术不仅影响了邻近的旬邑窑,而且向东影响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